思考:
一、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产品同质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加入了社交功能,试图以此增强用户粘性。
作为一名小众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你认为社交产品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便是个人内容分享——如何借助产品功能和运营机制,鼓励用户高频、低成本地沉淀UGC、以适当方式展示到timeline、并引发用户间互动、最终形成关系链的巩固完善……如果能搭建起完善的内容互动机制(生态),这势必会形成产品的亮点与核心竞争力(壁垒)。
这一切的起点,来源于「内容发布」。为此,你准备研究一些成熟产品是如何处理这一动作的。
二、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QQ动态都具有让个体发布内容的功能,但在产品表现上却不尽相同。
请运用(产品视角、功能理解),结合自己、亲朋、好友的实际体验(用户视角、需求场景),分析对比这些产品在「内容发布」这一功能上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一、功能点对比
「微信功能点梳理」
1.编辑文字、添加图片(照片可拖动删除或调整位置)
2.添加表情(编辑输入栏自带功能)
2.所在位置(定位系统)
3.谁可以看(公开-所有朋友可见、私密-仅自己可见、部分可见-选中的朋友可见、不给谁看-选中的朋友不可见)
4.提醒谁看
5.同步到QQ空间
6.发表
微信「发布内容」功能架构图(安卓-7.0.3版本)
「微博功能点梳理」
1.编辑文字、添加图片(对图片进行编辑-贴纸、滤镜、边框、文字、剪裁)
2.位置信息
3.选择分享范围
4.添加图片、提醒谁看、添加话题、动图、表情(编辑输入栏自带功能)
5.发送
微博「发布内容」功能架构图(安卓-9.4.0版本)
「QQ功能点梳理」
1.文字编辑、照片、视频上传
2.添加标签、添加地点
3.QQ表情、GIF生成、视频合成、提醒谁看、字体设置、语音输入(编辑输入栏自带功能)
4.谁能看见(所有人、QQ好友、私密、部分好友、不给谁看)
5.同步到QQ个性签名、同步到微信朋友圈
6.定时(定时发表、24小时后自动删除)
7.发表
QQ「发布内容」功能架构图(安卓-7.9.9.3965版本)
三者功能点汇总分析:
相同点:三个产品都是具有社交属性的,所以在基础功能中三者大体上都是相同或者类似的(1.文字的编辑;2.图片、视频的上传、删除;3.对分享人群的选择;4.位置信息的选择;5.图片的编辑、美化功能;6.基础的发表功能)
不同点:QQ的功能点相对来说更多、更细致、更有趣味(例如:制作动图、合成视频、定时发表、删除内容);
微博在图片编辑中的内容更加丰富,话题类目更多(如:图片的标签分类、商品推广;微博的话题选择);
微信则是三者中相对最简洁的,除了社交产品具有的一些基础功能之外,并没有增添更多的功能与有趣的玩法。
二、用户、场景、需求的分析
「用户数据调研」
微信用户的数据:
微博用户的数据:
QQ用户的数据:
总结:
从用户的基础数据看,微信与QQ的用户群特征相仿,每个年龄段的适用人群占比大体相同,性别特征也基本相同,男性用户略多于女性,无明显差异;
而微博与前两者相比,用户年龄整体要稍偏年轻化一些,女性用户稍有上升,基本与男性用户持平;
虽三者之间的用户基本信息都略有不同,但无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对于功能设计上并不能起决定性差异。
「用户、场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思维导图:
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以及分析,对于三款产品的用户类别、使用场景、需求点以及信息展示环境都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1.信息展示环境不同
微博:更多的是面向众多的陌生的用户;
微信:完全是面向熟人之间的社交环境(不是好友不能看到其相关评论);
QQ:更倾向于熟人之间的社交,可以看到好友动态的同时,也可以看到陌生人的评论信息;
微信、QQ更偏向于熟人之间的社交;而微博更倾向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
2.触发路径不同
QQ:首页-动态-好友动态-点击发布;
微信:首页-发现-朋友圈-点击发布;
微博:首页-点击发布;
从触发路径上看微博更鼓励用户发布内容、信息;功能入口层级较浅
3.用户类别、需求点的不同
微信:包含用户类别最广,没有极为明确的分类;从学生、上班族、到老年人都有涉及;但主要目的都为展示、分享、宣传信息、生活动态为主
QQ:用户类别相对清晰,以学生党、上班族为主;学生党的需求多为日常动态的分享查看,上班族则是行业内容的分享、商业活动的宣传展示
微博:主要用户类别有官方媒体、大V用户、普通用户;而使用目的也分别有所不同,官方媒体多以发布官方信息、宣传运营活动为主,大V用户则是主要加强自己所在领域的影响力,而普通用户主要以圈子文化、交朋友为主
4.传播力度
微信:传播力度较弱,不易扩散
QQ:传播力度略强于微信,但也有限
微博:传播力极强,经常是热点话题的主流讨论平台
5.产品基因、定位不同
微信:更强调“圈子、效率”,完全是熟人社交的场景;陌生人很难触达
QQ:更倾向于“社区”,个性的表达;以熟人社交为主,但陌生人也可以参与、互动、交流
微博:是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开放的平台;不同类别,不同圈层的用户都可以融入其中
三、带来的启发
「带来的启发」
产品的生态和定位会很大程度上左右功能点的设计
例如:
微信的「发布内容」设计除了核心的功能点之外很少在添加多余的功能,一切都很简洁,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用户学习成本都很低;
而QQ因为更强调个性的表达,所以就会融入例如“动图制作、视频合成”这样有趣,新奇的玩法功能,不断地调动用户的兴趣点;使受众感觉产品更有活力创意
微博则基于自己传播力广的特征给图片编辑里加入了“商品推广赚分成”这样的功能,顺势而为,增加了产品的变现渠道
「工作中的改进」
对于产品的分析一定要同类对比,找到同类型产品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与产品定位、价值观间的关联;
对于功能需求的分析,一定要从用户类别、用户使用场景、痛点等多维度的进行分析
最后要做到“去伪存真”、“合理借鉴”;明确哪些功能是适合自己产品的;找到真正属于自己产品的功能点,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