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冻成冰团”,今日小寒,天寒地冻。早晨坐在毫无保暖设备的大教室听了五节课,下午又听了一下午评课,那种冷是实实在在的冷。
今天听得最多的两个词是“史铁生”和“地坛”。来自不同校区的五位老师同课异构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下午又是听主讲老师说课和其他教师针对早上的课进行评点。我带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去,重温了一遍。
史铁生的文字,是隽永的、深刻的、富含哲理的、睿智的,也是冷峻的。冷峻正如今日的小寒节气,还没有冷到极点,他的文字就是他情感的折射,虽然对生命的思考很冷静、沉重,但依然有裂缝里的阳光,让人感到明亮与温暖。
毕竟,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痛苦、迷茫、找不到出路,他只有摇着轮椅,来到离家不远处的荒芜并不衰败的地坛,在这里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在这里默默想念母亲,在这里思考苦难与命运的问题,在这里思考为什么要写作,在这里遇见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自然世界,在这里看见其他人……
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休息、逃避、思考、感悟……很多年不曾离开,直到他自己由青年变成中年,他见到的年轻夫妇成老年夫妻,他见到的儿童长成少年……
对于生死,他这样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一个人想明白了生死问题,才能更好地活。
至于怎样活的问题,他也在地坛里想明白了,地坛中那些生生不息的生命、风景,启示着他要向死而生。他说:“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虽然生活以痛吻他,但他报之以歌。
对于爱他的母亲为什么没能等到他的小说获奖就逝去了,他痛苦地思索,自己解答了自己:“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他回去。”这样一想,他才能得到些许安慰。
对于苦难,他说:“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对于命运,他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无法抗拒,只有接纳,这本身也是一种睿智,一种豁达。
对于写作,他也明白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写作,是他在不幸命运带来的痛苦中撞开的一条活路,一条救赎之路。
在寒冷的日子里,读一个人,这些冷峻、深刻中透着光亮与温暖的文字,恰似小寒,冷是冷,但还没冷到极致。读这些文字,未必能真正体会史铁生的痛楚,但他的文字给人予力量。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史铁生以他的经历及文字,告诉读者:你的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