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旁边新开了家健身房,最近正在装修,发单员、推销员已经忙活上了,每天路过,都要带好几张宣传页回去。”不用了谢谢“,”我急着上班“,”我还提着东西不方便“,”我不健身不好意思“,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说。我从来没想到,我有一天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居然是因为路边发单员的太过热情。
作为一个坚定的宅党,我当然是很坚定的说了“No”,健身这事跟我没关系,不可能的,有那时间,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床不够软?
但是昨天,我居然心动了,我居然对健身心动了。当然不是因为小哥哥的颜值,笑话,我是那种人么(其实吧,我停下来听他说除了要等朋友,还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长得好看的人才有发言权)。
然后小哥哥就开口了,“研究发现,高薪人群普遍健身。你要是办张健身卡,升职加薪不一下子就把钱挣回来了,以后再挣的,就都是你的了。再者说了,健身之后,皮肤好了,化妆品护肤品什么的,不就用不着了,这一下子又给你省了多少钱。而且啊,现在办卡还有优惠,冲多少送多少。你要是不想一下子掏太多,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活动,你可以先交定金,之后你再办卡可以打八折,你想想,不到一支口红的钱,却能省下那么多护肤品,多划算啊,先试试呗。。。。。。“
听到这,你是不是热血沸腾,新潮彭拜,恨不得立刻去健身,明天就有八块腹肌人鱼线A4腰,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反正我当时是心动了。要不是朋友正好打来电话说火锅已经订好了,我都要当场办卡了。
先别急,吃个火锅冷静一下,这段话里,有好几个消费陷阱。现在一个个来分析。
首先,偷换概念。高薪的人普遍健身,所以健身就可以升职加薪。这个有点类似数学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由A能推出B,B却不一定能推出A。高薪需要努力、自律、勤奋、毅力、讲究方法等等。而一个具备上诉品质的人,不仅在工作上能做好,在其他事情上,比如身材管理上,也能比散漫的人做的好。而恰好,身材管理需要健身。
没有人不想要一个好身材,只不过外界诱惑太多。而能在职业上做好的人,多数也恰好具备把身材管理好的品质,比如健身。推销员却把这些都省了,直接把他们的高薪归之于健身。如果还用数学来举例(话说,我下次是不是可以写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是2+2=4,2*2=4,所以得出加法等于乘法就不对了。不光要控制变量,还要控制对应法则。怎么又扯到函数上去了。回来回来,话说就算升职加薪,那也是我的钱,什么叫以后再挣得都是我的了。不管啥时挣得,都是我的,不办卡谢谢。
其次,把费用从心理账户预算不足的账户调到预算充足的账户。心理账户这个名词是刚在网上学来的。简单来说心理账户就是把所有花费分类,吃饭、社交、护肤品、看书、摄影等等。愿意在每个账户花多少钱,就是心理账户的预算。举例来说,我只有100元,我又想看电影,又想吃火锅。所以我决定,我一定要看我爱豆的电影,毕竟近期只有这一部。火锅下次也可以吃。所以追星的心理账户就60,吃饭的心理账户为40.
回到正题。“健身之后,皮肤好了,化妆品护肤品什么的,不就用不着了,这一下子又给你省了多少钱“,”定金还不到一支口红的钱“。对一个不爱运动的女孩子来说,健身的心理账户预算为零,而化妆品护肤品每个月都是有预算的。如果他跟我说,让我掏钱去健身,我肯定不乐意。但是他不这样说,他说的是,帮我的护肤品账户省钱。从花钱,到帮我省钱。从无预算的健身账户,到预算充足的护肤品账户。同样是花钱,我就是乐意在护肤品上花钱。然后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我还花的很高兴。陷阱已经挖好,静候君来。
最后一个陷阱,沉没成本的诱惑。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上的概念,百科解释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情绪里面有一种,叫做不甘心。在不甘心的驱使下,同样的情况,人们总是会偏向你已经付出过代价的一方。
比如去买包子,前方排了好长的队,等了半个小时之后,前边还有好几个人,心情很烦躁。正巧旁边的油条刚出锅,其实吃油条也不错。但因为这半个小时的等待,很多人其实是宁愿再等一会,也要吃包子的。这时候其实不是非包子不可,只是不甘心自己的等待作废。这半个小时的等待,就是沉没成本。你买包子还是吃油条,跟这半个小时实际上是没关系的,区别是你想吃哪个,但是因为不甘心,很多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付出无用,宁愿花费更大的代价在曾付出过代价的目标上。而不是抛弃沉没成本,重新决策。
“冲多少送多少”, “现在交定金之后再办卡还可以再打折”,这就是商家抛出的诱惑。定金钱很少,但是是不退的(订金是可以退的)。如果交完定金,为了不让自己的定金作废,之后只能花更多的钱去办卡。同理,冲多少送多少也一样,都是为了增加你的沉没成本。
好了,火锅吃完了,挺好吃的,所以健身就先让让,等我吃饱再减肥。作为一个宅党,唯手机与床不能辜负。当然,小哥哥小姐姐们吃跑了还是要走动走动的,毕竟,长得好看的人,才好意思去看爱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