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亡心言己,文责自负。
看完七八两集,我觉得这部剧7分保底,8分有望,如果后面不太拉胯的话(豆瓣评分)。之所以有此评价,是因为有两个特别打动我的剧情点。
第一个剧情点,是姥姥向妈妈道歉:
剧中吴越饰演的妈妈吴俪梅48岁怀孕了,姥姥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忙前忙后、事无巨细地照顾妈妈。
妈妈却并没有特别感激姥姥的体贴入微和格外偏爱,反而抱怨姥姥让自己感觉到了明显不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女俩的隔阂是很久以前就产生了的。
妈妈上大学的时候,未婚先孕,选择了退学结婚。姥姥很生气,婚礼上也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最后,当姥姥提出要去照顾妈妈生孩子时,妈妈都没有答应。
刀子嘴豆腐心的姥姥,之所以说那些嫌妈妈丢脸、瞧不上妈妈的话,其实只是因为担心女儿会过得不幸福。不然,她也不会对爸爸妈妈说:“我觉得日子就得要过得漂漂亮亮,给那些当初不看好你们的人一个有力的回击,不然我觉得挺丢人的。”
看似刻薄的语气里,是姥姥对妈妈幸福生活的期望,但那时的妈妈却已经瞒着姥姥离婚半年多了。
妈妈一直都是一个“有点作”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未婚先孕,选择了退学结婚;三十岁的时候,为了追求自我,果断离婚独自带娃;四十八岁再婚之后,老来得子,坚持要做高龄产妇。
妈妈一次次“离经叛道”,没有活成姥姥希望的样子。姥姥觉得妈妈太任性,妈妈觉得姥姥是看不上自己,嫌自己丢脸,母女俩之间便渐渐疏远,不那么亲近了。
姥姥希望妈妈活成的样子就是幸福的样子,夹枪带棒的话句里蕴含着的,是念念不忘的母爱关怀。姥姥一直遗憾自己当年没有在妈妈怀孕的时候过去照顾她,内心有自责、有愧疚、有担忧。
妈妈后来也年近五十了,既经世事,也为人母,她又何尝不懂得姥姥的苦心呢?只是子女面对父母时,似乎永远有撒娇任性的权力,些许观念上的不同也非要争个对错,仿佛只要打倒父母,就能证明自己一生选择的无可非议。
而这时的姥姥已经更老了,在妈妈面前甚至变得有些低眉顺眼、委曲求全,她不再像以前一样与女儿针锋相对了,但仍固执地用她认为好的方式偏爱着妈妈:做独一份的孕妇餐,守在厕所门口嘘寒问暖,在妈妈熟睡后悄悄关上了空调……
妈妈看不惯也受不了这些细到发缝的照顾,一通情绪输出后的她,原以为会遭到姥姥的反驳,结果并没有,那个曾经强硬的老太太低着头,像个委屈的孩子一样,说:“是我不好,我不是故意的……”
没忍住,泪湿眼眶……
第二个剧情点,是妈妈给姥姥道歉:
姥姥准备要回家了,尽管她原本是打算来长住看护妈妈生育的……最后一顿饭的饭桌上,姥姥仍然在嘱咐着家里人有关妈妈孕期的注意事项。
姥姥坐着大巴走了,回到家后的妈妈一直等不到姥姥报平安的消息,她给姥姥发了好多条语音消息,一条接着一条,可是姥姥再也没有回过。原来,姥姥走了。
妈妈和姥姥原来也曾亲昵得像朋友一样,在那些语音消息里,有好多好多过去的回忆,有好多好多没有当面说过的真心话。妈妈在语音里向姥姥道了歉,可那句“你收到我的道歉了吗?”,再无回音……
听着剧中妈妈发给姥姥的一条条语音,又一次眼角湿润:
“妈,我给你打电话,你怎么不接啊?”
“哎呀,跟你都说100遍了,你时不时要看一下手机的,你万一有要紧事情呢,是吧?”
“那是个通讯设备,又不是个摆设。”
“你生我气了?好吧,好吧,你不想理我,我就不烦你了,好吧?”
“妈,你怎么还不给我回电话呀?哎呀,你就别生气了,我跟你道个歉,好吧?”
“你要是实在气不过,你就骂我一顿呗。我保证你下次来,我肯定不这样了,好吧?”
“我都跟你道歉了,你收到了没有啊?你收到我的道歉了吗?”
“妈,我还是想和你聊聊。这段日子吧,我知道其实我们两个人,过得都不是很轻松。记得小时候,你总是帮我的……我以前一直以为,我们一直可以这样,又是妈妈又是朋友……”
“结婚那天……你说的那些话,我现在都记得,实不相瞒,我记仇了,而且记到现在。从那天开始,我们之间好像扎上了一根刺,我们两个人就开始变得客气起来,陌生起来。”
“那现在,我想说的都说干净了,我就轻松了。这段时间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地方,你就别往心里去了好不好?等下次,我们再见面的时候,我们都不提这件事情,好吧,妈。”
“其实我们现在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只要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是吧?其他的都是小事,你说对吧?我今天说的这些,因为你是我妈妈是吧,我总是要跟你说实话的呀。”
“你在吴俪菊这边,好好照顾自己啊。有什么需要我们的,你就尽管打电话给我,反正现在交通也很方便嘛,到你这边来,也就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到了。你就不要生我气了好吗?有事给我打电话。”
(ps:我很喜欢这段语音消息式的人物独白,不像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面的台词不是过于书面语,就是太脱离角色,这段独白的语言生活气息很足,细节捕捉得很到位,角色贴合度也很高,这样的台词表现力才更能让观众共情。当然,这与演员本身的台词功底也有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七八集应该算是这部剧的封神剧集了,第七集是姥姥向妈妈道歉,第八集是妈妈向姥姥道歉,这何尝不是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写照呢?
似乎亲子关系总是如此,都在等着对方道歉,可那个道歉真的那么难说出口吗?那个道歉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好像不至于此。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世间,亲缘关系里也难免彼此亏欠,只要爱还在,就不妨抛下昨天,一起过好明天。也正像剧中妈妈发给姥姥的一条语音消息中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只要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其他的都是小事。”
怕的唯有亲人不再,遗憾难消。
如果妈妈可以回到那个晚上,她一定不会对姥姥说出那样的狠话。如果姥姥可以回到妈妈未婚先孕的婚礼上,她也一定不会对女儿冷脸相待。可惜,这世间事,从无如果……
这样的故事永远在发生,它可能既不是一个标准母慈子孝的故事,也不是一个标准忤逆不孝的故事,它只是一个关于那些没来得及触碰心灵的亲缘遗憾。
当然,上面这两个最打动我的剧情点,只是我单拎出来的剧情主框架而已。实际上,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把七八两集来回拉了好几遍,还发现了不少用心的情节设计,都很催人泪下,来回看,看到最后,甚至感觉每个点都是泪点。
比如,剧中姥姥两次来看妈妈,走的时候都是坐的大巴,都分别是两集末尾的片段,或许正应了那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第一次姥姥走时,是穿着妈妈送的并不跟脚的运动鞋,第二次姥姥走时,是穿着妈妈送的衣服,姥姥都很为此感到开心。女儿送的东西,无论好坏,都可以温暖母亲的心。
两次离开时,姥姥都有些狼狈不堪,第一次是气愤女儿离婚,姥姥从窗口往外扔东西,第二次是女儿孕期漏尿,姥姥脱掉围巾就蹲下帮女儿擦拭。母亲关切女儿的心,从来不顾忌自己的狼狈。
除了剧情细节的用心拿捏外,这部剧在场景切换和时间线穿插叙事上也是玩了花样的,玩得恰到好处。
李漠导演果然没让人失望,都市治愈系轻喜剧这块算是到他的舒适区了,之前导演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三悦有了新工作》、《装腔启示录》都创下了豆瓣八点多的评分,目前来看,这部《180天重启计划》极大概率可以再创辉煌!
不过,就热度来看,这部剧有些稍显凄凉。可能就是因为它没有强情节高概念,又缺少了一点噱头。
要说噱头,其实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比如28岁的姑娘和48岁的妈在产检处相遇了,比如觉醒女性勇敢离婚寻找自我,比如独立女性不依靠男友果断分手离职……
这些都可以作为噱头,成为一个剧宣词条,但这些并不是这部剧的内核,更吸引不了什么观众,甚至反而成了某种程度上让观众避雷的黑点,被认为又是一部女拳之作。
实际上并不是,单就剧情设定把女主和女主妈妈贴上女拳师的标签,也属实有点离谱。我挺讨厌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拿性别说事的,好像这世上除了性别对立,再无其他。
这里想辩个理:
女主与男友分手,谁对谁错?男友肯定有错的,既换工作,又换城市,这事挺大的,不管好坏,肯定要与女主事先沟通呀。女主愿意去也合理,不愿意去也没毛病呀,毕竟女主家都在这边,且女主不想全依靠男友,且女主有编剧梦,与男友所说的职业规划不同,且女主不够爱。
女主妈妈与丈夫离婚,谁对谁错?丈夫肯定是有错的,妻子说了不止一次想工作想学习的心事,但丈夫都没认真听,也没当回事,所以最后两人关系崩了。但我觉得这个剧情设计其实是简化了的,那个丈夫虽然有点大男子主义,但感觉如果妻子真发脾气了,让丈夫找个住家阿姨,解放妻子,让妻子出去工作也不是不可能,或许走不到离婚那一步。
当然,可能有人说了,这母女俩为什么要这么作呀?明明有更简单更舒适一点的选择,何必呢?好好待着,不好吗?
那么请问:一个人可不可以拥有自由意志?一个人可以一直免费吃面,但Ta有一天突然想费些劲吃碗米饭,可不可以?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只要Ta们不违法乱纪,且愿意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便是可行的。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两方都无大错,也与性别关系不大,无非是成年人之间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而已。
好久没一次写这么多字了,就这样吧……
最后,不得不腹诽两句:周雨彤老了之后变成吴越,是可以接受的,韩东君老了之后变成陈明昊,是不是就有点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