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了几种简单数据结构,为何要了解数据结构?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集合的底层就是与其息息相关的。
ArrayList的底层数据结构:数组。
LinkedList的底层数据结构:链表。
TreeSet的底层数据结构:红黑树。
HashSet的底层数据结构:哈希表。
前天学习了Collection集合,其继承体系图如下:
今天就来了解Collection的子接口List,Set,以及它们各自的实现类。
一、List接口
List,翻译就是列表的意思,列表有何特点?
它的元素是有序的。
它是有索引的(Collection没索引)。
它的元素是可以重复的。
Collection是List的父接口,那么Collection中的所有方法,List都能直接拿来用。
List因为带索引,所以它相对于Collection的特有方法基本都是索引相关的。
集合中有四类方法是最常见的:也就是增加元素,删除元素,修改元素,查询元素,简称就是增删改查。
①增:add方法
可以直接添加元素,也可以根据索引添加元素。
②删:remove方法
Collection中的remove方法是删除对应的元素,List中可以根据索引来删除元素。
③改:set方法
修改对应索引位的元素。
④查:get方法
得到对应索引位的元素。
1.ArrayList
这个集合很早前就学习过了,因为太常见了。
ArrayList是List的实现类,看名字就能看出来,其中Array就是数组的意思,显而易见,ArrayList的底层就是数组。数组查询快,故ArrayList常用来查询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数组长度不可变,ArrayList怎么又可变了呢?
ArrayList默认是长度为10的数组,如果超过了,就会扩容。
如何扩容?
创建一个新的数组,再将旧数组复制进去,这样长度就增加了。
所以本质上ArrayList长度可变是因为底层换了数组。
2.LinkedList
和ArrayList一样,LinkedLIst也是List的实现类,其底层是链表。链表增删快,故LinkedList常用来增删数据。
集合中重要的是增删改查四种方法,linkedList有几种特殊的方法:
①addFirst方法:将元素添加到开头。
其中push方法和addFirst方法一样。
②addLast方法:将元素添加到结尾。
③removeFirst方法:将开头元素移除并返回。
其中pop方法和removeFirst方法一样。
④removeLast方法:将结尾元素移除并返回。
⑤getFirst方法:查询获取开头元素。
⑥getLast方法:查询获取结尾元素。
这几个方法都非常简单,理解其中文意思也就知道其作用了。
其中有两个方法比较特殊,官方解释如下:
pop方法:从此列表所表示的堆栈处弹出一个元素。
push方法:将元素推入此列表所表示的堆栈。
不要看它解释的这么复杂,其实就是堆栈结构,堆栈有什么特点?
先进先出,所以无论是增加还是删除,都是最上面的元素。
二、Set接口
Set和List一样,都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
特点和List刚好相反:
它的元素是无序的。
它是没有索引的。
它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
集合有没有索引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元素可以重复,比如说一个集合存了两个元素,都是“刘小爱”,系统要如何判断它们?所以就需要索引,这样就能区分开:1索引位的刘小爱和2索引位的刘小爱,就算元素一样,索引也不一样。
故:元素可以重复,就有索引;元素不可以重复,就不需要索引。
Set因为没有索引,所以和父接口Collection的方法一样,没有特殊方法。
那如何保证元素不重复?这就得依赖于hashCode和equals方法。
1.Object类的hashCode(哈希值)
Object类有一个toString方法,代码如下:
toHexString:是转换成十六进制的意思。
也就是说,我们直接打印Object对象得到的一串地址值就是hashCode的十六进制。
但是一个对象它真正的地址值,Java是不会轻易告诉我们的,一是我们知道了也没啥用;二是黑客会拿它做坏事。于是Java就想了个办法,对真正的地址进行加密,也就是hashCode的由来。
所以什么叫hashCode?
hashCode是对真正的地址进行一种加密手段而得到的一串数字(什么手段也不用去了解,除非你要去做黑客)。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存在多个对象地址,对应同一个hashCode呢?
答案是有的,只不过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也就是说:
不同的对象的真正地址是不可能相同的,
不同对象的hashCode是有可能相同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就是我们理论上是可以创建无数多个对象的,可以不停地在电脑上new对象,但是hashCode值是有限的,它是一个int类型的数据,最多也只有42亿(2的32次方)多种可能。
所以不同的对象是有可能出现同一hashCode的,这种情况就叫哈希碰撞,只不过遇到这种情况概率微乎其微。
Object有一个方法就是hashCode,按照继承的原则,所有类都有这个方法。
2.String的hashCode
String的hashCode方法是重写过了的,跟真正的地址其实是没关系的。
为何要这么做?为了保证Set的元素不可重复。
hashCode值若是不相等,那这两个元素必定不重复。
hashCode值若是相等,这两个元素大概率是重复的,但也有例外。
如下图几种情况:
三、哈希表
Set的元素不可重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若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想:将新的元素和Set中的每一个元素比较一遍不就可以了?如果有相等的,就不添加;如果有不相等的,就添加。
这样做有问题么,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是效率太低太低了,每次添加一个元素就要将元素遍历一遍。
那些程序员大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弄出了哈希表。
所以什么叫哈希表?
哈希表可以用来高效率解决元素不可重复这个问题,其本质就是:数组+链表+红黑树。
①哈希值就有点类似于数组中的索引****,因为哈希值不同其元素必定不同。
数组查询快,如果现在添加进来了一个元素,我根本不用遍历,我就看有没有相同的哈希值(相当于索引),直接就可以定位:
如果没有相同的哈希值,直接添加进集合。
如果有相同的哈希值,我再比较内容是否一样。
数组有一个问题,就是长度是一定的,所以若是元素过多时,需要扩容。但是哈希表数据结构比较复杂,还要提前扩容:哈希表中数组默认长度16,如果数组中的元素超过了75%就开始扩容。
②虽然哈希值一样,但我还会比较它们的内容是否一样,用equals方法比较内容是否一样。
如果内容也一样,重复元素,不添加进集合。
如果内容不一样,不是重复元素,添加进集合。
③如果链表元素数量超过8,就将链表重构成红黑树。
链表查询是很慢的,所以为了查询效率,链表元素数量过多,就会重构成红黑树,红黑树查询效率比链表要快。
这里面涉及就到了两个方法: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它们一起能很好地判断元素是否重复。
所以如果新建了一个对象,需要重写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这个在开发工具中直接使用Alt+Insert自动重写方法。
HashSet的底层原理就是哈希表。
其中LinkedHashSet又是HashSet的一个子类,其特点主要是有序的Set集合,存储和取出的顺序一致。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