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烦心事太多就可能焦虑或者抑郁。这两项都可以算作是疾病了,什么焦虑症、抑郁症之类。遇到这种严重情况,应该赶快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般人可能没那么严重,也就是【烦躁】一下而已。
对于小儿科的烦躁,咱们还是可以自我心理干预一下,所谓求医不如求己嘛。
什么情况下会烦躁呢?简单的说就是【现实】和【预期】之间出现差距,差距越大就越烦躁。
你年初设定了新年目标,今年还剩不到三个月,目标遥遥无期……
你期望孩子放学回家乖乖写作业,孩子总是磨蹭到很晚才愿意动笔……
那怎么办呢?太简单了,缩小【现实】和【预期】之间的差距。要么降低预期;要么提升现实。或者双管齐下。
1. 降低预期
其实降低预期这种方法大家都会,甚至用过多次屡试不爽。“年初订的新年目标?撕掉,看着就心烦!……”
类似的一个段子是:一个健身APP想增加用户的活跃度,给不活跃的用户发了条短信提醒,结果,用户收到短信就把这个APP给——卸——载——了!
当然,这种降低预期的方法不厚道,直接就把预期给降没了。一般情况下,这招不能用,咱是谁啊?丢不起这人。真正降低预期的方法是:降低短期的预期。
对于自己,可以设定一些微习惯,微小到几乎不可能完不成,有效的降低了短期预期,同时帮助自己坚持下去,期待长期的效果。
对于他人,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设定。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理所应当。
孩子理所应当乖乖听你话吗?
同事理所应当照顾你的感受么?
你努力了就理所应当成功么?
别——做——梦——了!
之前写过三种立场的文章。我们坐飞机的时候,飞机上噪音很大,但不影响我们照常吃饭、睡觉、看书、打游戏。一个原因是我们用【物理立场】去看待飞机上的噪音,认为这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当我们遇到邻居家熊孩子吵闹时,或许这噪声不如飞机上的噪声大,但我们依然会很烦躁,因为我们用【意向立场】去看待它,认为孩子理所应当安安静静的不吵闹。
这么看来,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立场去看待,就会有不同的反应。降低自己的预期,就是减少自己用意向立场看待事物的次数,不要想那么多理所应当。
2. 提升现实
第一部分看上去很消极,好像是一切都认命了,其实不然。第二部分就是思考提升现实的方法。
烦躁这种情绪,对于缩小现实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并没有什么好处,同样没有好处的还有抱怨。不但没有好处,还有不少坏处。抱怨这个行为应该被列出一个人的【不为清单】。
不烦躁、不抱怨,咱平心静气想办法。这就是前面提到三种立场中的第三种:【设计立场】。我知道这很难,我知道我也无法每次都能做到,但是这很有用,值得去做。常见的提升现实的办法是:有效的利用激励。
为什么打游戏大家都喜欢,还停不下来。核心在于游戏设计里面使用了:竞争性不确定的及时激励。而提升现实不是跟自己较劲就是跟别人较劲,无论跟谁较劲,都可以用游戏化的方法,设计一些竞争性的不确定的及时的激励。
比如,孩子有一堆坏习惯你希望去纠正,孩子软硬不吃跟你对着干,你烦躁啊。利用游戏化的方法设计一个【好习惯养成积分表】,利用及时给予的积分来强化孩子执行好习惯的行为。不吼不叫也可能达到目的。当然凡事皆有例外,你家娃可能也不吃这一套,这时请先践行第一条:降低预期,这些坏习惯不马上改也不会死人不是,然后你再站在设计立场上去想别的激励方法。
总之,降低预期加上提升现实,这两招是个组合拳,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综合起来使用。所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比硬碰硬的烦躁,抱怨,发脾气强不少吧!
相关文章:
每周养成一个新习惯
20181007立场
20181010不为清单
20180703游戏化
20180924好习惯积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