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39页
提高觉察力和责任感最有效的问题应以寻求量化或收集事实的词语开始,比如“什么”,“何时”,“谁”,“多少"。不建议使用“为什么”,因为它经常意味着批评和引起防御心态,而且使用“为什么”和“如何”时,如果客户不合格,两者会引发分析性思考,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分析(思考)和觉察力(观察)是不同的心理模式,根本不能同时应用并同时达到最佳状态。如果需要对事实准确地报告,对其出处和意义的分析最好暂时停止。如果我们需要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最好表达成“是什么原因......“;“如何”的问题表达成“做这件事情的步骤是......”这里能引发具体和真实的回答。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用量化的问法去提问,减少“为什么”类的质问
觉察力和责任感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我们重要的是认清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用事实与客观的内容去冷静的叙述表达,而不是用掺杂过多的主观思考去剖析。为什么是一种思考,像是复盘分析原因,反思以吸取教训。具体落实上,还要让自己去规划具体方法,来具体落实到做的内容上。避开为什么的表达方式,是从思想上加强我们实践的意识。简单的说,就是该干嘛干嘛,想那么多干嘛。
A1:我一直纠结于对职业的选择,从入职公职以来,就总是思考分析我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如果讨厌的话我如何去改变?得到的答案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别人的见解,但是应了那句话,懂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想太多,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而更合适的方式在于具体的去做,去规划,去实践。
A2:将拆书帮引入自己的城市,是一个内心的渴望。身边有朋友提到了引入的难度,拆书思想的高度等问题。我理解他们的分析与评价,也有预见到其中的困难,我不准备否认辩驳。而是具体规划做的方式方法,比如成立拆书帮分舵我需要的人员辅助,提高思想高度我要做的预先准备。当我把步骤清晰化了,自己反而很踏实,觉得行动起来也有动力了。
修改版1.0
I:对于提问,尽量以可量化、事实类的词汇来引导对方回答,这样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对方对于事实的想法与计划,比如“何时、何处、多少”,避免使用“为什么”、“如何”这样的词汇,因为这样的词汇给人批评的感觉,引起对方的防卫心态,还可能会引发分析性思考来解释问题,无法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如果一定要问事情的起因,我们可以用什么原因使你想这么做,或者你考虑用什么样的步骤实施,来柔和的引导对方解答。
A1:一开始对这个片段理解不深刻,于是和嘟嘟姐互动讨论,我提到自己总感觉总结“I”不够完整,嘟嘟姐顺势按照用两种方式对我进行提问,“为什么要求完整”、“什么是你认为的完整”,两句话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要求完整,如果语气再强硬些会让我感到不舒适,同时我也会思考,要求完整的原因与必要性,甚至还要从情绪、个人习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事实上,这样的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无意义的,讨论的关键点是,总结完整的"I"到底是什么样子。
A2:平时忙于工作,对家庭照顾有疏忽,加上本来就粗枝大叶的性格,会让母亲和妻子抱怨,一点家庭责任感都没有(此时对方在表达情绪,没有说出引发她不高兴的原因),如果我用”为什么你觉得我就对家里不够关心、怎么我就不关心了?”甚至后面例举我各种为家庭做出的努力,肯定会激化矛盾,让对方感觉有情绪,也无法准确探寻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她们对我有了抱怨。运用量化引导提问,我会说,“什么原因让你感受到我不够关心家庭,哪些行为让你难过了,我是不是哪些方面做的不好?” 这时,她就会告诉我引发问题的事实行为,回家太晚了,我就可以对此进行解释和更正,告诉她最近工作的确很多,自己会和领导反映,以后确保早点回家,周末找时间多陪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