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西方经济学的主观效用价值与客观社会价值追求的矛盾中指出两者的弊端,从而提出“健康”以及其层次发展的顺序以及过程中知与行合一才是价值实现的根本,里面内容颠覆主观效用价值与某些客观价值论的偏差,而从国学或信息论角度重新把生物学(医学)与心理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进行统一。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主要目标。人类基因为了维持其人类特性以及优化或进化的目的,在个体的生物遗传物质DNA中形成或刻录了有利于它的奖惩程序,符合它的目的的行为会产生兴奋和快乐体验,不符合它的就会产痛苦和烦恼的体验,比如,个人的行为一方面其欲望获得满足的目的是使内内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快乐,但其背后其实也是有其基因为了生存与发展意义上的无意识从而引起的潜意识行为的机制在产生奖励效应,因为这个行为有利于DNA程序存在与进化的行为并获得满足程度时,就会分泌一种脑内分泌物,它叫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凡是能降低脑刺激奖赏阀值的物质都具有奖赏效应。多巴胺系统也是大脑的奖励中心机制。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很多活动与多巴胺的变化有关:吃饭后获得满足过程中,多巴胺的水平升高引起欣快感(效用递增);而作为价值实现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也是如此,因为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对商品所产生的满足过程中使多巴胺系统奖罚的机制认为做了有利于DNA进化发展的行为而得到肯定,分泌大量多巴胺引起愉快感(效用递增)对行为奖励,所以,多巴胺可以说是导致人类进化的基本的推进器。当然,这里仅只是从行为(劳动)使用外部物质(包括产品与商品)以及与他人(包括异性)相处时对自己的生理内与心理在需求的满足所产生的奖励作用。这种奖励如果与传统的用在经济学上我们常用的“主观使用价值”与“效用”是一致的。
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不足会产生抑郁症,人类的许多烦恼和痛苦其实都是由生理上的需求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导致了内分泌失调,而多巴胺的分泌不足或失衡正是其烦恼和痛苦产生主要物质。所以,当人的一系列行为能获得生理本我(DNA)的肯定分泌足够的多巴胺时,就能够解脱因为在长期的烦恼和痛苦而产生的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进一步医治柏金逊症。治疗方法在于恢复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及控制病情。所以,人类要避免上述这些疾病就要想办法使多巴胺的分泌充足,否则就会因为不足而产生痛苦的体验(负效用)。
不过,因为吸烟和吸毒也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但由于此类行为的麻痹神经系统而产生多巴胺的奖励,使人们误认为吸烟和吸毒的行为能给使用者带来客观的使用价值,其实,这种快乐产生的效用是倾向于主观的使用价值即西方经济学的术语,是自我意识对客观使用价值的判断,这种判断尤其是在对烟与毒品的危害信息不对称时尤甚,不过,当这类行为导致其弊大于利而对身体与精神产生危害时,我们可以说其奖罚机制产生了失灵,如果不制止让行为持续下去就会使行为主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产生上隐的依赖性,从而在意志控制力不足的状态下逐渐沦陷成为大脑被被物欲的控制而成为其所奴役。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效用”概念中,其实是主体对事物的使用价值的判断。主观的“效用”主体的自我主观判断,而客观的“效用”则是社会判断。主观“效用”因人而异,其依据是来自于效用主体的生理本我,而社会客观的效用则相对社会超我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一个人喜欢吸烟上隐的人认为烟对其有“效用”,这是他感觉判断烟能给他带来自我感觉的“好处”,但如果他有肺癌,因为吸烟会加重其疾病的恶化带来生理本我的害处,那么,我们说烟对本我的客观使用价值是负的,这时,主体就应纠正吸烟的行为,从吸烟带来快乐体验产生“效用”的错误(失灵)的自我感觉判断中转化为对吸烟带来的负的使用价值的事实的认识,进而拒绝吸烟的行为,以达到知行的合一。吸烟如此,更别说吸毒了!它不仅仅只是毁掉了一个身体(本我)健康,还可能由于上隐而导致意志力的削弱不能从事正常的社会劳动生产以及付出经济代价,因为毒品的价格比较仰贵会让一辈子的积储空荡无存,这同时也毁掉了家庭,也就是说在社会角度上阻碍了个人“超我″的价值实现。由此,可见,以主观上对物的感觉神经的满足程度产生的快乐(效用)为价值判断依据的消费可能会因为人类在生物遗传上的这个缺陷而导致主体自我控制的消费或使用物品时产生的效用与实际的本我(生物有机体)与超我(社会和谐关系)客观上的不一致。
最后,人们的消费总是用价格来判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这是从商品的超我(社会价值)作为依据的。在不能确定自己真正的必要需求时,会随波逐流、行情跟大家认为“越贵越买”或只选贵不选相对于自己真正有使用价值(对)的商品的行为,往往是由于主体的从众心理作崇,说不好听就是自我的价值判断是过于顺从社会的现流行的价值观而产生了自我的迷失,就是说过于以社会平均价值为选择依据而忽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本我客观的必要需求以及自我的不一致产生价值层次逐级优化进程的偏离而没有达到支付(耗费)与获得(补偿)的最优,这说好听点讲这种跟时髦,其实就是不懂得自己真正的必要需求以及价值实现(知行合一的真我)的目标而产生没有主见的判断。而有主见的明性见心知道“吾性自足”的人则会“只买对,不买贵”,只有这样,才是把钱用在刀刃上,实现付出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价值实现!
当然,贵与不贵其实是相对的,比如买一套高档的礼服以及一辆豪华小轿车,这对于一个只能足够支付实现温饱能力的人而言,它们确实是贵重奢侈的,是不必要的需求。但相对于有支付能力又需要出席各种上流场合以及事业发展的人却又显得是必要的,因为你总是着装破破烂烂像刚出来社会时一样衣着不体面的出度这种场所,就显的不着调而破坏与人交际的和谐气氛了,如果他不是为了出于某种目的(比如出于考验他人的诚信)或想使自己与众不同推销自己,从而在与人交际之中获得引人注目来达到某种需要目的,就可能是属于那种太过于注重内心精神世界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评价了,这在许多专注于科研、ⅠT行业等由于只关心在研究过程中内心的快乐往往大多如此不太注重人际关系,也正是因为他/她没有真正的去重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可能影响自身发展,缺乏研究人际关系交际的技巧。从而可能会让人们误会甚至是排拆在社交群体之外被孤立,人在社交上的姿态、语言以及装备形像其实也是一种对自身实力(劳动生产力价值)的标价或价格显示,有实力而形象却没有体现出来而被人忽视,这不能怪他人的价值观。反之,没有以实力为依据而买贵的装备或过度包装消费,使社会误认为其有对应的社会价值,这就是虚伪虚荣的奢侈包装和消费了,本想让自身价值最大化“卖出”一个高价格,使自己在交际时抬高身价从而与人在对弈时处于心理优势,可一旦被他人识破其值(实际能力或劳动生产力)与价(应该给予的尊重和评价)不符,主要是价超过于值或名不符实时,在社会中就会产生信用危机。不过,对于主体而言,不管是选择商品还是朋友,价格低于价值的人与物永远值得选择,而这就需要炼就有一双慧眼去识货与人的本领,从而让自己能在选择朋友或人才以及物品的使用价值时以远远低于社会水平的状态下获得即“捡漏”了,而人的之所以成功往住正是因为他/她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要去忽略忽视任何人与物,探索那些被掩盖或者隐藏的价格小于价值的人与物,发掘选择出有潜力的在其最低潮忽略时能实现其效率的方向上给予正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协作团结、聚集在一起为己所用,实现他人它物的价值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使整体资源健康发展、配置合理优化整合。
由上分析可得出,科学的价值理论应该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统一为依据,广义的经济学上的价值论是指导人的行为以追求主体的价值层次的优化(健康)作为目的过程中的知与行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