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此后的一二十年里,在中国南方先后建立起三个“小朝廷”,历史上称之为“南明”时期。
崇祯十七年六月,张献忠攻陷重庆后,挥师西进成都平原,仅留偏将刘廷举部驻守重庆。次年三月,南明督师王应熊和四川巡抚马乾命令总兵李孝立和副总兵曾英率部收复重庆。刘廷举招架不住,向成都求救,张献忠派大将刘文秀驰援重庆。曾英等人为防“腹背受敌”,欲调兵截击刘文秀军。兵微将寡、粮饷两缺的督师王应熊为此一筹莫展,巡抚马乾开解道:“吾闻夔州谭文、谭宏诸将颇为忠义,巫山刘体仁、王光兴等人也皆已反正,若能将他们招集起来,其兵马也有数万,足可阻截刘文秀。”王应熊道:“如今正是用兵之际,有此援军当然是多多益善,只是谭文、刘体仁之辈桀骜不驯、良莠不齐,若想招集恐非易事!”马乾沉思片刻说道:“我举一人,可成此事。此人雄才大略、能言善辩,久在行伍官居副使。若他前往,联络各部,此事必成。”王应熊脱口叫道:“张京,张萧吉!”
史书记载: 张京,字萧吉,汉阳丰乐里人(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为诸生时,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万历戊午举于乡,就陕西三原县教谕,擢知固原州,旋迁延安府同知。洪南安镇三边,用兵辄与谋,因题授兵备副使,分巡洮岷道,军民畏服!~两都继陷,公从秦入蜀。
张京接到王应熊的授命之后,便怀揣印信奔赴夔州、巫山各营。经他一番游说和协调,诸营终于同意出兵。由于沿途各营的截击,极大的迟滞了援军的行动,孤立无援的重庆很快就被明军收复。之后,各营又配合曾英等明军大败刘文秀,将川东的张献忠余部彻底击溃。 顺治三年,张献忠死后,其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下突袭重庆。马乾,曾英等人战死,张京随残兵退入山中。当年,隆武帝任命张京为四川巡抚,命他“收余众、规全蜀”。不久,隆武帝遇难的噩耗传来,蜀中各部人心涣散,许多部队投降清军。“时干戈阻道,文告不通”。为凝聚人心,反清复明,张京联络程正典、胡平表等官员拥立刚在万县打败清军的楚藩宗室——朱容藩为“监国”。没多久,永历帝的即位诏书传入蜀中,朱容藩被明将李占春剿灭,张京被削职。
此后,张京先后依附于贺珍、孙可望部,。后见孙可望 有篡逆之心,便离开贵阳返回川东,与张嗣续招集散卒结营于江南,同西山诸营互为声援。
顺治五年,南明的吴国公——刘承胤率部投降清军,永历帝逃往云南。广东、广西 均为清军占领,南明国势日蹙。为借助义军在敌后牵制清军,永历帝命张京官复原职,并加封他为兵部尚书,总督四川军务。张京受命后一面传檄各营,以忠义激励诸将,一面收拾民心恢复生产。于是“诸将多依焉,姚、郝、王、刘等亦禀公节制”,“桂王亦依公为重,威名日盛”!在此期间,张京作绝句一首:
纷扰干戈未息肩,丈夫岂合卧林泉?袖中三尺莫邪剑,撑住西川半壁天!
顺治九年冬,降清明臣洪承畴(福建南安人)驻守长沙,经略两广。为招降张京,洪承畴派人到汉阳,将张京的长子扣押,命张京的次子带着他的手札去川东招降张京,信中许以高官厚禄。张京不为所动,回信写道:
累朝厚恩,遗泽在人。今虽避地西南,昔之铜武巨来,犹思革心助顺。矧臺为先朝简畀,又旌麾在楚,不思倒革讨逆,却欲引兵东征,京夙夜思之,深以为耻!不穀坚贞尽瘁,以悍牧圉;撑住西川半壁,妻子匪所计也!
此后,清朝陕西总督李国英也派人前来招降张京,同样被拒。
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因篡逆被李定国击败,便从云、贵逃往湖南,投降清军。得知南明虚实的清朝,派遣平南王吴三桂由汉中进攻四川、云南。吴三桂占领重庆后,只留偏师驻守,主力继续南征。顺治十五年七月,张京联络谭文、刘体仁等各营进攻重庆,因为清军防守严密,未能成功。十二月,张京协助南明督师文安之,指挥袁宗第等“十三家”十二万人,水陆并进围攻重庆。期间,谭氏兄弟发生内讧,谭诣杀死谭文,同谭宏率部投降了救援重庆的清朝总督李国英。明军被清军内外夹击,大败而逃。都督张宿、给事中谢珮见大势已去,便要保护张京突围,张京与他们相对而哭道:“若等善为谋,余年八十,殉国已晚,但得以衣冠见先帝于地下足矣!”
第二天,“部曲散尽”,张京被俘;李国英等人劝他投降,张京坚拒不从。后来,张京在狱中郁郁而终,留下《绝命诗》一首:
弥月悲歌待此时,成仁取义有谁知?
衣冠不改生前志,名姓空留死后思。
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
魂兮莫认还乡路,直到朱陵礼旧碑!
多年后,洪承畴谈及此事,感慨的说道:“张萧吉以一旅孤城,系胜国之存亡,是其遇固陆秀夫、张世杰之遇,其心则文天祥、谢枋得之心也。衣冠不改,下见故君,公其不愧矣哉!”
参考文献《南明史》《汉阳府志》《总督公传》
欢迎评论,关注,相关文章
荆楚争霸——世外高人
明代楚王世系及震惊朝野的“楚藩风波”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占领汉川,为何不趁机攻占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