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
邯郸之战,昭奚恤对楚宣王说:“君王不如不援救赵国,而使魏国的力量增强。魏国的力量强大,恐怕割取赵国的土地一定很多了。赵国不顺从,那么必定坚守,这是使他们两败俱伤的好办法。”
到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啊!不过说回来也是,除非要当头,否则谁愿意去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呢?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景舍说:“不是这样。昭奚恤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魏国攻打赵国,担心楚国从后面进攻它。现在不援救赵国,赵国就有灭亡形迹,而魏国没有楚国攻其后的忧虑,这是楚国、魏国共同攻打赵国,对赵国的危害一定很深重!凭什么说是两败俱伤?况且魏国已经命令士兵割取了赵国很多土地,赵国已经显露出灭亡的征兆,而内心有了楚国不援救自己的想法,必然与魏国联合起来而图谋楚国。所以君王不如少出些军队,作为赵国的援兵。赵国依仗楚国的强大有力,必定与魏国死战。魏国被赵国的顽强抵抗精神所激怒,而且看到楚国的援救不值得畏惧,一定不肯放弃灭亡赵国的机会。赵国、魏国互相拚得两败俱饬,而齐国、秦国乘楚国援救赵国之机起兵攻打魏国,那么魏国是可以打败的。”
景舍更阴险。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楚国因此派景舍领兵援救赵国。赵国的邯郸被魏国攻占以后,楚国占取了睢水、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
这叫趁火打劫。明为救援实则侵略。战国时代就是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时代。
好了,我们来看看希罗多德的历史吧!
(118)但是还有下面的另一个传说。根据这个傳說,則当克謝尔克謝斯从雅典进軍到司安律蒙河河上的埃翁的时候,他就不再从陆上进軍,而是把他的軍队委托叙达尔涅斯带到海列斯彭特去,他自己則乘上一只腓尼基船出发到亚细亚去了。在这次航行中,他遇到了从司安律蒙河那方面来的、吹得海浪滔天的一場暴风。由于船上的人太多,以致克謝尔克謝斯的随行人員有許多都在甲板上面,再加上暴风雨对他也越来越猛烈,因此国王害起怕来,就向舵手呼叫,問他是不是有什么解救的办法。于是那个人便說:“主公,除非船上的这些人当中去掉一部分,那是沒有任何办法的”。据說克謝尔克謝斯在听到这話之后,便向波斯人說:“波斯人,現在看来,我的安危既然系在你們的身上,因此这也就是考驗你們是否关心我的时候了”。結果他們就在向他行礼以后,跳到海里去了。这样,船載变輕的船就安全地到达了亚細亚。在克謝尔克謝斯剛剛上陆的时候,他便因舵手的救命之恩而賜給他-頂黃金冠,但另一方面,又割下了这个舵手的头,因为他使許多波斯人丧了性命。
这个传说也许是真的,在那个是国王为真神的时代。士兵是可以为国王献身的。
(119)以上便是关于克謝尔克謝斯的归还的另一种說法。但是从自己的方面来說,关于波斯人的遭遇的說法,以及这一說法的其他任何部分,我都不相信。因为,那舵手果具若向克謝尔克謝斯說了上面那样的話,那末我想,在一万个人当中也不会有一个人怀疑国王会采取下述的办法,即他会命令甲板上的那些波斯人,而且是第一流的波斯人下到船仓里面去,并把和波斯人人数相等的腓尼基橈手投到海里去。不,实际的情况乃是:克謝尔克謝斯是象我剛才所說的那样做的,他是率领着他的軍队从陆路返回亚細亚的。
希罗多德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是很合理的。
(120)这里还有一个明显有力的證据来證实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当克謝尔克謝斯在归途中来到阿布戴拉的时候,曾和那里的人結成朋友①并且把一把黄金的波斯刀和鏤金的提阿拉斯②迭給他們。而依照阿布戴拉人的說法,不过这种說法我是完全不相信的,則当克謝尔克謝斯从雅典逃回的时候,正是在这里才第一次解开了他的腰带的,因为他認为到这里已經安全了。而阿布戴拉比起据說他們乘船的地方司安律蒙和埃翁来,是更接近海列斯彭特的。
希罗发多德继续发挥自己的推理判断。
(121)至于希腊人这一方面,則他們既然不能攻下安多罗斯,他們就到卡律司托斯去,而把那个地方蹂躪之后,便返回了撒拉米司。首先,在他們的最初俘获物当中,他們特別留出了三只腓尼基的三段橈船給諸神,一只在地峽奉献,这一只到我的时代还在那里;另一只在索尼昂奉献,再有一只則是在他們的当地撒拉米司奉献给埃阿司。在这之后,他們又分配了战利品幷把其中最初的一批虏获物送到戴尔波伊去,用它們造了一座十二佩巨斯高的人象,人象的手里握着船嘴。这个象和馬其頓人亚力山大的黄金象立在同一个地方。
克谢尔克谢斯国王给希腊人送去了大量的财物。这算不算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122)而希腊人在把最初的卤获物送到戴尔波伊去以后,便以全体希腊人的名义去請示神,問神对他們奉献給他的最初虏获物是否感到满足,是否感到滿意;神說,他从其他希腊人那里得到的奉献物都可以这样說,但只有埃吉納人却沒有奉献什么东西,因此他向他們要求撒拉米司海战战勛的奖賞。埃吉納人听到这話,他們立刻奉献了放在青銅桅杆上的三个黄金星,它在离克洛伊索斯的混酒缽最近的一个角落里。
希腊人可以狂欢了。
(123)希腊人在分配了战利品以后,就乘船航行到地峽去,在那里授勛給在整个战争当中战功最大的希腊人。可是当将領們到来幷在波賽东的祭坛地方各自投票以便确定他們的功勛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的时候,他們每个人都投自己的票,原来他們每个人都認为自己是功劳最大的,不过他們大多却一致把第二位讓给铁米司托克列斯。因此他們每一个人只得到一票,但铁米司托克列斯却由于被放到第二位的关系,而得到了远比他們为多的票数。
铁米司托克列斯群众基础不错,跟他上串下跳不无关系。
(124)由于嫉妒的关系,希腊人不愿作出授奖的这样一个决定,他們未把这件事加以解决,使各自乘船返回自己的国家了。虽然如此,铁米司托克列斯的名声却宣揚开来了,整个希腊都推崇他,把他看成是远比其他希腊人有智慧的人物。他虽胜利了,可是由于他沒有从参加撒拉米司战役的人們那里得到和他的战勛相适应的荣誉,于是他随后立刻就到拉凱戴孟去,想在那里得到荣誉。拉凱戴孟人隆重地欢迎了他幷且給他以崇高的荣誉。他們贈給优利比亚戴斯一頂橄欖冠,褒奖他的战勛,另一頂橄欖冠他們贈給了铁米司托克列斯,褒奖他的智慧和机智;他們还送他斯巴达的一輛最好的战車。他們对他大加頌揚,在这之后,他們就派了斯巴达的三百名精銳,即被称为騎士③的人們,护送他回去直到和铁該亚人相邻的地方。据我們所知道的,斯巴达人派人护迭的人物,铁米司托克列斯要算是艳无仅有的了。
这个铁米司托克列斯很像奥德赛里的“俄底修斯”
(125)但是当铁米司托克列斯从拉凱戴孟回到雅典的时候,铁米司托克列斯的一个敌人阿披德納伊区的悌摩戴謨斯由于瘋狂的嫉妒,就铁米司托克列斯的訪問拉凱戴孟一事痛斥铁米司托克列斯,說他从拉凱戴孟人那里得到的荣誉,乃是托雅典之福,并不是由于他本人的关系。这个悌摩戴謨斯也决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这个人一直不断地这样講,直到铁米司托克列斯回答說:“事情的具相是这样:如果我是一个倍尔比那②人的話,我就不会受到斯巴达人的这样的算敬了,但尽管你是一个雅典人,唉,你却仍得不到这样的尊敬”。
是啊,多么完美的苍蝇也只是个苍蝇。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