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黑人钢琴家唐为改变美国南部歧视黑人的情况而特意前往南方巡演,他邀请了曾在夜总会看场子的白人托尼做司机。托尼是个性格简单随意任性而为的人,本来也对黑人抱有成见,看在每周125美元的报酬份上接受唐的邀请。两人一路南行,性格和行为方式迥异,从互相看不上眼逐渐变成了感情不断加深的朋友,唐喜欢托尼的正直勇敢,托尼欣赏唐的才华和信仰。
绿皮书是在当时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专门给黑人使用的一种旅行指南,里面标明各个地方接待黑人的酒店和餐厅,因为当时很多地方不许黑人进入,就像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本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以下简评:
看到电影前几分钟的时候,托尼的妻子请了两个黑人来家维修设备,他们用过的水杯被托尼丢进了垃圾桶,然后妻子发现后无奈的重新捡了起来放进了厨房水池。看到这里我对托尼还蛮讨厌的,觉得他白长了那样高大健壮的身材,脑子里竟然都是种族歧视的垃圾。
然后托尼失业后去应聘做唐的司机,他发现唐不但事业成功有财富有品位,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但唐也引起了托尼的好奇,唐海特意致电托尼的妻子问询她是否同意自己的丈夫应聘这份将离开家八周的工作,表现出一个绅士的礼貌和优雅,这有些出乎托尼的意料,然后看在薪水也够高的份上他才接受了这份工作。
在前往各地巡演的过程中,托尼半强迫唐第一次吃了肯德基,唐也强迫托尼停车区捡回随意丢弃的垃圾,托尼去警局救出了被歧视受困的唐,唐叶致电总统帮托尼免除了打警察的牢狱之灾,而托尼之所以打警察也是因为那位警察歧视羞辱了唐。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感情加深。影片结尾孤独的唐带着一瓶酒敲开了托尼家门,而托尼的家人热情的欢迎他加入平安夜的庆典大餐。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尊重和感情,应当是来自他的行为和思想,而非肤色和出身。
这一简单的道理,今天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是却曾经在漫长的时间里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三百年左右的历史长河中,黑人奴隶过着艰辛痛苦且没有自由的生活。直到1862年9月2日发布《解放黑人宣言》才宣告了黑人从桎梏中得到解放。
这部电影的背景正是发生在1862年之前,其中有个片段是车子在乡间路上抛锚,托尼修车,唐在一边等待,路边种植园里很多黑人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是白人干活,黑人袖手旁边。这一幕没有台词对白,只有画面和眼神,那种疑惑正是启迪后来无数黑人觉醒和反抗的萌芽力量,他们会开始了解并相信,原来黑人和白人一样同样是人,有同样的权利,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说到歧视,发生在我们现实身边的情形歧视很多,尽管不同于种族歧视,也没有表现的那样激烈残酷,但歧视是一件无影无踪却又时时真实存在的事,人们歧视某些地方的人,歧视某种口音,歧视胖子,歧视某些群体,但不以为然,在现实里在网络上随意指责嘲弄别人的外在形象或行为方式,且丝毫不以为然。尊重本来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底线,现在竟然成为了一种拔高奢求,因为很多人做不到或根本不想做。
我不想举例,尽管举例很简单。
有的时候看到那些恶意满满的匿名言论,我会想,这个人在现实里是怎样的人呢?也会很爱自己的孩子吧,遇到有人摔倒也会本能的上去搀扶吧?看特别感动的电影也会掉泪吧?看到有人欺负人也会打抱不平吧?可是为什么,躲在了手机后面、屏幕后面就变了呢?可以脱口而出那些不可思议的伤害别人的话,无缘故的指责谩骂陌生人,将此视为理所当然的宣泄途径,而完全不在意接收到这个信息的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呢?为什么披上网络面具就可以释放出那么大的畅快恶意呢?
心理学会经常提议换位思考,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自省手段。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者陌生人之间,都不妨试试换位思考,也许人们就能多一点自我克制,彼此间多一点善意与尊重。
就像《绿皮书》里拒绝黑人钢琴家进入餐厅吃饭的那些上流社会的白人一样,如果最开始是黑人歧视奴役白人会怎么样?如果绿皮书是白人住宿用餐指南,其他地方不得进入会怎么样?同样,在今天的世界,如果被歧视被伤害的是我们自己或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又会怎么做,怎么想?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请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