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让我给团队讲课,讲新入职的保险员如何拓客?好像一开始做保险,总有熟人思路,新人会担心自己没有人脉,焦虑的多是拓客的问题。熟人经济或许在传统工农业社会适用,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接触陌生人的成本降低了,保险的社会接受度也普遍提高了,拓客渠道的拓展不是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维护,因为接触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困难小了,反而困难更大:
首先,对于现在的客户来说,是买方市场,可以选择的卖家很多;对于销售人员来说,电话被屏蔽、面谈被拒绝、上门被轰走,似乎是常态;微信朋友圈,我们也会开启自动屏蔽模式。
其次,保险的社会接受度高了,涌入行业的人才也更多了,一个新人要在前有前辈、后有来者的更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早一些占点客户市场,吸引客户关注度。
最后,客户更相信自己的选择。客户以为自己是理性的,起码希望自己在投保出钱的决策上更理性一些;虽然,可能财商教育缺乏等各种因素影响,客户长期固化的社会化行为和社交范围,让他们并未如自己以为的理性,甚至受到强大的从众影响,一叶障目。
所以,这是个好的时代,也是个不好的时代,面对这些机遇也好困难也好,新人想要有所作为,需要改变思路,拥抱社交媒体,通过社交网络培养机会,而后见面、达成交易。
社交销售更像是社交,而不是传统销售,更不同于微商、网商,进行的都是传统的干预式销售。在社交销售中的主要任务是“社交”,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人,而不是向别人提供商品和服务。
第一,建立个人网络品牌。互联网社交中,能够了解别人的途径就是个人的社交档案,而这个社交档案就是你的个人品牌,客户会通过查看你的社交档案后再决定要不要关注你。所以,首要任务是在社交档案上下功夫,塑造形象。在设计档案之前,采取推己及人的方式进行思考:当一个卖家在查看你的社交档案时,哪些内容能够使他们想去关注甚至主动联系你。也就是说,档案的设计要“以买家为中心”。
第二,社交档案建立之后,要做的就是传递高质量的信息,也就是要有知识交付。人们信任的是信息,而不是其他。线上社交销售的规则是,不要一开始就推销产品或服务,而是要发布一些能够启发人们思考、传授知识的内容。以有趣或者专业的内容作为支撑,尽量做到有独创性或加上个人见解。要知道,传递信息的个性化程度越高,被拒绝的概率就越低。最好的内容依然是“以买家为中心”的内容,通过有趣、能够传授知识且乐于助人的信息,吸引潜在客户采取行动联系你。所以,作为一名新入职的保险员,建议投入时间在细分市场中找到好的内容,学习吸收它,然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才能赢得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用句鸡汤概括:花自盛开,蝴蝶自来。
第三,分享想法也是能够提升自己被认可的重要方法。对于所有社交网站来说,社交不仅仅是让你在平台上更新状态,而是让你去接触、去评论。评论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且由于评论是由你所做出,那么读者就会把评论的价值归功于你,加深对你的认可。当然,注意发表独立见解,让人感受到你的专业,对你产生兴趣,从而形成正向传播。社群也是如此。对新客户就和网络陌生人一样,自我介绍的要点在于要着重体现你自己,以及你想给那些对你的社群感兴趣的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你的业务。
销售任何东西之前,赢得潜在客户的信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那怎样才能在网络社交上获得信任?建立社群,就像定投一样,其实更是一个社会化行为,甚至是社交化行为。
有人可能会想,我把自己朋友服务好,朋友转介绍就可以拓展客户渠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我们都知道,保险产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低频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的频次已经是标准配置了。那问题来了:如何将低频接触变成高频接触?买过的朋友如何不断地给你转介绍客户?肯定是需要你要多联系,巩固和朋友的关系,其实就是增加高频接触,那我们利用网络社交,完全可以增加一些高频接触的元素。经营社群就可以将本来低频的保险销售服务,带来更加高频的场景,给予自己拓展、给予朋友转介绍的一个方便场景,不给朋友添负担,反而是共赢的网络空间。
其实道理都一样,新人拓展客户,就先学做人,然后找方法。最后,关于拓客的四个关键问题:1.如何能不断获得与客户交流的机会?2.怎样在社交中建立形象?3.获得潜在客户信任的方法是什么?4.怎样通过输出优质内容吸引客户?我们利用任何方式去销售时,销售成功的概率如何,我们都可以用这四个问题去对照,做到心里有数;也可以把这四个问题对应的方法,搬到网络社交上,找出属于你自己的路子,去实践,在维持好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客户渠道。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李笑来的话:人至“践”则无敌!一切学习的结果都建立在践行的基础上,没有践行的话,一个人只是学到了而已,实际上却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