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光线瞬息万变,如何捕捉对象?
写生、靠经验还是用照片?
下面的介绍给这些问题一个解释。
一、靠经验(主要)加写生
古代西洋画一般是需要先画素描稿,再创作。如果是人物,那可以先在室内研究模特,再把他加到环境中。风景呢,有时候需要带着本子去外面写生收集素材(素描、速写)。不过最终都是要在画室靠自己的经验和美学观念加工完成。
像这幅17世纪荷兰风景大画家Van Goyen的作品(如图),云的形状是像建筑物聚焦的,上面部分比较暗作用也是聚焦,同时下面部分比较亮又衬托了画面的主体,使偏暗的船和房子轮廓更强烈,更美。画面左下角的一小船人即保证了画面的平衡(如果没有这边会感觉很空),又因为故意让他处于强烈的阴影下而不强主题的风头。像这类不需要很多细节的都主要是靠经验画,要画这几朵云他平时需要很多观察(了解云在不同天气光线下的变化)和练习,下面的河面也是一样,也许需要用到一些快速写生的草图,也可以不需要。至于那一小船人我估计是直接用经验完成就行了。近处的房子必须要用到素描稿,为什么?因为有很多细节还有作者对美的感受,也就是说如果作者都没看到这几个房子在河面上那么美,他怎么去表现它?这是他的初衷。所以那位把人体骨骼画的准确到和今天用高科技仪器测量一样的达芬奇还说,“如果一个艺术家认为他可以完全靠记忆和经验画画,那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虽然我国古代的国画家是靠长时间的观察,然后再完全靠记忆和经验技巧作画,但这个和达芬奇的结论也不冲突,因为完全是两个绘画体系,两个作画习惯。
二、主要靠写生(当然也需要经验)
19世纪产生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注重户外写生,捕捉对象在自然条件下,瞬间的状态,他们基本上不会回画室再加工,而是如果没画完,隔天再在同样的地点,差不多的时间天气继续画。像下面的这幅法国十九世纪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埃特雷塔的悬崖》(如图)和十九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Eugène Boudin的作品,这些算是比较典型的印象派作品。相比古代的,他们光线强烈,颜色纯度高,尤其增加了颜色的韵律(在暗部加入冷色,多了一个对比,一个可以控制的成分),少了一些对构图和素描的研究。一般画的不会很深入,完成时间也比较短。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所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都画了一半。”
三、靠写生加经验
或许是由于印象派和其他前卫潮流被艺评家们捧的过于成功,导致一些真正可以称的上即吸收了新的方法又继承了传统的顶尖大师反而很长时间不被大众熟悉,比如左恩(好像就最近几年才慢慢被大家知道,可能因为他的高清作品被博物馆放出,网上大量传播,完全靠实力啊)、萨金特、福图尼、索罗亚,和乔瓦尼等等。他们和印象派一样需要当场写生,区别是他们没有抛弃回到画室继续研究。而且即使是完全坚持户外写生的索罗亚,和印象派也有很大区别,因为他还是保持了古代画家的严谨,我想他应该需要在同一个取景处画很多次。
下面放了几张他们的作品(如图),很容易看到大印象派的画家没有这样的技术,古代画家也没有这样的光线,他们似乎是把最好的都结合在了一起。
四、靠照片
这是近代才有的。用照片是当下大多数具象画家的常态,他们很大部分是完全临摹,一部分写生照片结合。我个人觉得最好还是别那么做。19世纪照相机已经有了,但是那些最大的画家几乎都没有借助它,比如上面提到四位顶级大师,为什么?因为不一样。
完全靠照片的画(如图)
上面的分类是大致的情况,具体一些比较特殊的大师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比如十九世纪的英国大画家透那一些很自由、甚至抽象的作品(如图),那些作品的实现前提是需要对自然很仔细的观察,非常丰富的作画经验。而当他画那些的时候我想他可能不需要太多借助实物的参考。
一个画家也可以有不同的作画方式。像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分离派大画家
(如图)
还有当代的一些水彩画家,他们既可以完全画照片,也可以完全写生,而且效果差不多,我想这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不是很深入,而作画者又有极丰富的写生经验,再加上他们画的题材内容重复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