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带孩子去学画画,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该下课了,可孩子还在认真的涂色,一点也没有嫌累的意思。
我趁机与老师交流孩子的表现情况,老师夸奖她很认真,坐得住,但也提到一点不太好的地方,那就是遇到不会画的地方,她不叫老师,而是坐在座位上,斜着眼睛看老师一眼,马上坐正,再斜着眼看一眼老师,又坐正,反复几次,老师发现她扭来扭去,就会过来看她哪里遇到问题了,然后帮她纠正。
回去的路上,我问她,不会画的地方为什么不喊老师呀?你告诉老师你不会画,老师就会过来帮你啦!她吞吞吐吐的说,我不敢!
其实她遇到事情不敢告诉老师的情况,在幼儿园还发生过几次。有一次她感冒了,咳嗽流鼻涕,我说你到了幼儿园跟老师说要多喝水,这样感冒就好的快。她说,妈妈你跟老师说吧,我不敢!还有一次,她午睡时总被另一个小朋友欺负,却没有告诉老师,直到有一天她在家忽然说起这个事,我才去问老师。老师说,她又不说,我们也不知道。最终,老师调换了床位才把这件事解决。
另外,她在幼儿园也很少解大便,因为解大便需要报告老师,要卫生纸擦屁股,而老师说解小便就不用要纸擦屁股。
多么希望我家孩子也能像别的孩子那样,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呀!我知道这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非常不自信,内心充满恐惧的人,孩子这样胆小很大程度上也是遗传了我的基因。
好像从我记事起,我都不能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时候,作为家中的老大,我是最听父母话的一个,上学时好好学习,放学了洗衣做饭下地干活,父母不在家时承担起照顾三个妹妹的责任;在学校,虽然我成绩很不错,但我很少向老师提问,遇到不会的就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才去问老师;读到研究生时,我也是按部就班的看很多篇文献,中英文都有,自己也勉强做了一些研究,发表了几篇不错论文,顺利毕业,但我从来没有深入的请教过导师,如何进行系统化的学术研究,当然自己也没有深究过这个问题,所以,毕业后我考了个公务员,就再没有进行过学术研究了。
因为我很恐惧,我怕自己做不好,我怕因为自己没做好而导致的别人对我的不利评价,直到现在我还在与这种感觉作斗争。
我学游泳,断断续续已经有三个月了,其实我的泳姿还是很标准的,游得也不错,但是由于内心的恐惧,我一直无法摆脱背板。后来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我甩掉了背板,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最开始,游得很不畅,经常被呛水,但游过几圈之后,我就能比较顺利的游了!
再说回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可能是需要孩子一辈子都要去面对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也看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1.以成长型思维模式夸奖孩子的勇敢,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比如我家孩子,虽然她害怕大人,但她遇到小朋友时,却像一个活动的举办者一样,热心的协调着每个小朋友一起玩耍。每到周末,她最喜欢去广场或者肯德基,与很多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还能成为朋友。对于这一点,我每次都这样表扬她,你今天又认识新朋友,你真的很勇敢!
2.轻推孩子一把。鼓励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在成人世界,我们经常被奚落和奚落别人,我想学游泳,想学写作,想阅读更多的书,可是经常被周围的人这样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过那么累干嘛呀,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歇歇呢!泼冷水是最简单的事,几句话就打消了别人的热情,而且不用付任何责任。所以,我是非常感激那位鼓励我甩掉背板独立游泳朋友。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不能让这种成人世界的生活模式影响了孩子,轻推孩子一把,让孩子迈出关键的那一步。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孩子强迫孩子去做她不敢做的事,而是与孩子一起去做她暂时不敢做的事,慢慢放手,鼓励孩子,轻推孩子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