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由保姆带的孩子,父母在家时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只跟保姆。这常给父母一种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不错,因为他不愿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在家时,保姆表现得爱孩子并让他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孩子整天在爱和不爱两种环境中转换,没有安全感。得到爱的孩子,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为他有一个稳定的爱的环境。
儿童一切生活的基础和对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都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我认为爱的问题是儿童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这也是许多心理学家的共识,好比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
许多家长可能这样认为: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对一个内心根本就无爱且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成人来说,怎么办?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反之,父母的心理年龄如还处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仅从他自身出发。他更爱他自己,在处理同孩子有关的事情时。他可能更多地从自身着想,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同孩子怄气,对着干,他必须最后取胜。他不能作为一个成人宽容地对待孩子,容纳和理解孩子。
另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看自己的情绪,情绪好的时候猛爱,情绪不好时是猛呵斥。这样,孩子把宝贵的生命都放在了察言观色上。先是惊吓和糊涂,后来是揣摩和应付。
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正真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出色。
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人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其实很多被父母深爱的孩子,反而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有了这个基础,他也容易对别人建立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爱的孩子,母亲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者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
“我妈妈 给我买的巧克力不给你吃”很多儿童会这么说,这里显然是他的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他把这个安全感移交在母亲身上,这种孩子欢乐少,思维不开阔。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一无所知。他总是从自己的成长经验或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比如我们从不认为儿童的哭有什么了不起,甚至会认为这对消化有帮助。事实上儿童大量的自发行为都被成人制止了,长期延续下去,我们就发现很多孩子的成长权利被父母剥夺了,心智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们常说“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但皇帝是要受到极大的尊重的,我们的孩子没有受到这份尊重,他的许多权利被剥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