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礼貌不是因为它“有用”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44)
王晓春
在《冬吴相对论 ·尊重的艺术》这一期节目里,二位主持人谈到,其实好多小朋友,并不是不懂礼貌。他们也知道在需要求人的时候,碰见一个大客户的时候,碰见长辈的时候,说“对不起、谢谢、请”。然后倾听你说完,但是他一转过身就不这样了。说明什么?说明他不是不知道,而是觉得没有用。他得直接看到我有礼的时候对我有好处我才用,没有好处的时候我就不用。所以我们所讲的“礼”它不是一个在交易范围内的“礼”。它是一种对人对事的一个一以贯之的一种状态。有的人在公司里头对上级,他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会很有礼貌,其实他本质上是不认可这种东西的,这不是他的行为习惯,不是他的价值观。所以一旦他在他处于强势的时候,就会粗鲁无礼。这种人的思维特点是以为一个结果就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导致的。无礼的人,缺乏礼的修养的人,他往往考虑问题都是单一的。礼是一种整体的、对于整个生态的一种关注。有礼貌的人懂得任何的结果都不是由单一的行为导致的,所以他有一种深入到骨髓的敬畏和谦卑。
我觉得这些话讲得非常好。为什么有些人把礼貌,把对他人的尊重看做工具?对我有利我就给你点礼貌,对我不利我就不讲礼貌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般会认为这是品德问题,修养问题,《冬吴相对论》的主持人告诉我们,不止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认知问题,智慧问题。把礼貌和尊重当成工具使用,不光缺少品德,而且缺少智慧。记得我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些小商贩,只有看出你决心要买他的东西的时候,才会拿出点热情和礼貌款待你,一旦发现你今天没有买的意思,马上就变脸了。实际上这种人的“热情”和“礼貌”都是商品,要标价出售的。这种人确实没有修养,但是他们更缺少的是智慧,他们对于顾客没有一种整体的关注,他们甚至不懂得那些顾客明天还会来的,明天他买不买你的东西,与你今天的态度是有关的。他们的思想真是太直接、太简单、太狭隘了,甚至可以说有点缺心眼。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对人的礼貌和尊重,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目的,而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心,所谓诚于衷而形于外。广种福田不是为了收获,广结善缘也不图善报,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应该这样,而且我也习惯这样了,这才是真正的礼。
2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