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见见 时见forhour 昨天
林楠是一个完全符合我想象的艺术从业者。留着长发,举手投足随性又不失礼貌。言语间时不时透露出对生活大小事物的思索与感慨,从中便能察觉到他细腻而敏感的灵魂。大概正因如此,林楠成为一名音乐人仿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不需要用理想之类的词将其包裹,而是生来就该如此。他自己也会打趣的说:“之所以还在坚持做音乐,是因为我总能写出歌,总有想表达的东西。每年发生不同的故事,也总能有技巧性的熟练记录下来。”写词、作曲,林楠用音乐承载着生活的点滴,这也许比拍一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要复杂许多,却是他习以为常的方式。
高中生林楠从妈妈手里接过自己的第一把吉他时还不知音乐为何物,那时的他是山东某重点高中的体育特长生,头顶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光环,以考上体校为目标。但很快,音乐在他十六岁的生命中流淌起来。学习音乐制作、自己写歌、组建乐队,穿着皮裤和小靴子在双层大礼堂参加比赛,去大街上商演赚下人生第一桶金。到十八岁时,林楠不止拥有青春年少自带的意气风发,同时还早早体会了万众瞩目的辉煌。他开始用音乐养活自己,过起了独立而自由的生活。
2003年至2006年,林楠来到北京从事音乐制作;2006年至2010年,林楠师从影视录音指导李安磊,从事影视制作工作,期间参与制作沈好放导演执导的电视剧《隔壁母亲》及康洪雷导演执导的电视剧《奠基者》和《我的非常闺蜜》等;2012年,林楠发行了首张个人唱作专辑《发苦的地图》,并开始活跃于全国各大音乐现场;2015年,发行第二张个人唱作专辑《继续流淌》;2016年,与爬梯乐队合作EP《囚徒》;2018年,与图途乐队合作EP《假期》。从十八岁野蛮生长到三十五岁,从山东辗转盘桓至北京,对很多人来说遥不可及的梦想,林楠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人生就像一个抛物线,当青春的荷尔蒙逐渐退去、过去的奢望都变成了日常,生活似乎缺少了很多乐趣,但困扰却不减丝毫,加之对周遭过于敏锐的感知,重压之下林楠终于决定暂时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林楠带着新专辑《假期》回归。他把这张专辑形容为给自己放的一个假:“活着谁不是一堆杂事,每个人到某个阶段都需要一个假期,回忆过往、思考昨天,想想以前做过什么,给别人、社会、世界带来过什么,考虑以后怎么生活......谁不累啊,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假期。”林楠也希望通过这张专辑,让所有在疲惫生活中的人都能在他的音乐中感受到旖旎柔和的海风。
在此期间,林楠逐渐意识到人生在世,除了活着其他东西都是附属品而已。在把自己越酿越淡的同时,他把这样的心态也带到了自己的音乐中。林楠将《假期》这张专辑去繁从简,放弃了以往华丽的编曲,决心要抓住音乐的本质,使作品听起来简单而真实。这也是他下一张专辑的制作理念:一首好歌再怎么简单的伴奏都好听,烂歌再怎么华丽也烂。下张专辑就想轻描淡写的,突出人声,让听到的人感觉唱歌的人就在身边。这样的东西其实最难做,编的东西多好听,不需要想象的空间,但你少加点东西,可以把想象的空间都留给听众。
出于多年惯性,林楠总在潜意识中就开始计划新的专辑,他以两年一张专辑的速度发布新作品,然而流量时代这样的频率依然会被人嫌慢,他也因此常常被音乐制作人朋友说成是纠结和矫情。但对待音乐林楠就是格外较真,在很多人都觉得没毛病的情况下,林楠依然为细小的偏差在工作室一帧一帧捋出问题,前前后后修改了十余版仍不满意。也许对旁人来说林楠的行为更像是一种极度的强迫症,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应有的匠人精神。
历尽千帆,林楠依然保持着相信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的少年心态,也拥有了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成熟沉稳。他会继续折腾自己,探索未知世界、写新的作品,也会放下浪荡任性,回家陪父母过个新年,回归内心最简单的时候。
2019年,和歌手林楠在《假期》相遇,给自己一趟心灵之旅;和音乐制作人林楠相约时见平台,找到生活最初的简单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