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当如方娇艳
早在快一个月前,5月11日,我在新网师郝晓东院长的微信公众号啃读者中阅读了号院长的文章《学习当如方娇艳》。
在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了方老师每次听完课 后总会用最快的时间,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当晚学习的内容呈现。除此之外,她的阅读打卡一再被置顶。她写作之勤、思考之深、表达之真,也得到许多学员的关注和点赞。从上学期到现在255天,方娇艳老师画了几十张思维导图,每日打卡,写了255则打卡文章,共获得98次置顶,得到2727次点赞,做到了每天阅读,每天写作。如果每则打卡用平均1000字来计算,已经累计写作近30万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方老师每次作业字数达6千多字,学习之细致认真,实在让我钦佩。
这样的学习品质她是如何做到的呢?从她的打卡中可以窥见原因。
“Day160 昨天驱车一天,到家就急不可耐地继续生命叙事的书写,我想在老家新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写出初稿。”(2018年2月2日12点34分)
“Day152 坚持学习,是对生命价值的守护。昨晚耗尽心血终于提交了大作业,8866字,简直就像是文字马拉松,心头的重担终于落地。”(1月25日22点19分)
“Day87 提升学习力,探寻自我。在返回上海的车途中阅读《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中《学习力》。(5月4日23点08分)
“Day86 今天和家人外出晚餐,席间阅读《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5月3日23点20分)
“Day85 这次五一,和家人孩子一起自驾出游。我随包带着郝老师的《给青年的四十封信》。”(5月2日23点20分)
“Day58 今天清明,在植物园,看着孩子在阳光里追逐嬉戏,抽空阅读了《教育人类学》关于希望的内容。”(4月5日18点34分)
从这些零星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方老师抓住旅途、饭前饭后、等人等一切碎片时间读书学习,在夜深人静大多数人刷手机、看微信时阅读写作。3月21日,方娇艳老师提交了近7千字的预习作业,在当日打卡中感慨道:“转眼加入新网师已经有半年多,这180多天,竟然一天不落地坚持阅读和写作打卡,最重要的是,在新网师的虚拟平台中,反而获得了现实环境中难以获得的对阅读和写作的执着和坚持,这都源于新网师的核心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两天前,《给教师的建议》课程微信群里,冯美娣老师也推荐大家阅读一下方娇艳老师的“我的新网师三字诀”。
今天,趁着放假,我终于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了发表在新网师公众号上,方老师的这篇文章。这也是她在新网师理想课堂高研班研修时候的闪电演讲稿。在这篇文章中,方老师告诉我们:意愿+行动+坚持,是一条走向卓越的路径,而这也是她在新网师修炼的要诀:肯(意愿)+啃(行动)+垦(坚持)!
向下扎根,野蛮生长。
方老师呈现了一个生命自觉者的舒展和进取状态,她在不到一年中呈现的学习状态和成果超过了许多人十年甚至一辈子达到的。这种精神弥足可贵,是因为大多数老师的状态于此不同,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凭借着本能而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读了方娇艳老师的文字,我不禁想起能代表新网师精神的两句意味深长的话: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
浩瀚宇宙,世事无常,每个生命个体如一只小船飘摇在岁月的洪流之中,随时都有搁浅、迷失和停顿的可能。方娇艳老师犹如一个镇定、坚毅的船长,驾驶着生命的航船在洪流中披荆斩浪,一路向前。
人总是通过内心去体察这个世界与自我,然而人心却很容易蒙尘,何以为心灵拭去尘埃,从而让观察世界的眼睛清澈?龙应台说:“唯一可以除尘的时刻,就是你孤独静处的时刻。流星其实一直在那里,谁看得见、谁看不见,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保留一片孤独宁静的田野。”
夜已深,我在方娇艳老师的文字中,享受着这盏灯下的孤独。我知道,每一盏灯下的孤独,都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