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开始写点日记,写的比较随意,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只言片语,有时候突然翻出之前写的内容,自己都有点诧异和不解,也从未公开发表过。
2017 年开过一个公众号,想去写点东西,但是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一来是没有拿到想要结果,二来知识储备有限,实在不知道写点啥,索性直接放弃了。
时隔十年,又重启了一个公众号,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日更,原因有三:
1.倒逼自己输出,平时看的内容挺多,但真正记住的挺少,有时候在跟朋友聊一件事,总是词不达意,很没有逻辑,来源和出处也不记得,写出来,是在帮助自己深化记忆;
2.倒逼自己落地,最近在观察几个拿到结果的大佬,都会定时复盘自己,发在个人号上。虽然写的随意,但很真诚,而且我也很喜欢读此类文章,可以很好了解到一个人心路历程。反观自己,就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亦如生财创始人亦仁所说的“高认知穷人”,想要改变,凡事就应该落地执行;
3.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能实现呢。2024 年 4 月21 日参加的一场线下聚会,整场活动如坐针毡,几乎每个人的经历对我而言都是“降维打击”,但很快又从惊叹和焦虑中回过神来,后知后觉总比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好很多,起码老天没有放弃你,所以我把它视为个人觉醒的日子,直到今天,我都能感觉到身上的能量场的不一样,我想改变。
言归正传,这是一个分享个人成长和复盘的公众号,只分享个人每天的所思所想,还有近期要干的事和拿到的结果,关注随缘。
希望一年之后,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分享 3 个关键词
高认知穷人
生财有术社群2024-04-27,亦仁在回答圈友问题时提到:
“外界有两种人说不要赚快钱,一种人是大佬,大佬在意的是长期大钱,必然需要将短期的快钱牺牲掉换取长期的大钱;另外一种是啥也不懂,看了很多大佬的文章,被大佬忽悠了,没有大佬的能力,却有大佬的认知,自己没赚到过钱,但也口口声声喊着要赚慢钱。这些人,我们一般称他们为高认知穷人。”
“如果发现高认知穷人,要尽量远离。他们属于典型的眼高手低,兜里没什么钱,但却喜欢点评指导别人。”
顺着这个关键词,我又搜到粥左罗老师在 2023-08-30发布的【聊聊高认知穷人】:”不存在高认知的穷人,只存在看似高认知的穷人”,给出了灵魂暴击(公众号未授权转载,建议搜索后阅读全文)。
看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道理似懂非懂,一做就错,不是理论有问题,是个人能力不足,一句话“先拿到结果再说”。
温水煮青蛙
小马宋老师在读书群和公众号 2024-04-25发过一篇文章《人很难放弃现成的利益,为长远着想》,下面是用 Kimi 简化之后的版本:
“一个985大学生能找到好工作,可能是因为他高中学习勤奋,考上了好大学或选了热门专业,有机会进入大公司。
在经济好时,即使个人努力不多,公司的发展也能带动个人进步,带来加薪和升职。但这种好日子可能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而是公司环境的功劳。
如果环境变化,比如公司不景气,个人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可能会失去优势。
所以,即使在顺境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为可能的逆境做准备。古语有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生活太舒适,可能意味着停止了进步。一旦环境变差,没有准备的人就会跟着一起倒下。”
自己虽然不是名校毕业,但因为遇到比较好的领导,一路跟随,没遇到什么大的波澜。
本来是个挺好的事,可空降到一家传统大型企业,变革期加上经济下行,内部阻力大于外部竞争,老员工们人人自危,过往的模式遇到很大挑战,“熬”和“躺”成了常态,裁员势在必行,可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员工成了巨大隐患。
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才感觉到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安逸地在一家企业干了二三十年,也会和他们面临同样的问题。
庆幸在三十多岁的年纪遇到这种事,否则我也会像“温水煮青蛙”那样,继续“混”下去。再结合根深蒂固的“打工思维”,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所以,
不会再在这家企业待下去了;
不会再跟随前领导一起空降(除非一起合伙干点事);
培养核心竞争力,为简历打工;
通过发展副业开始赚睡后收入。
赚钱三级跳
这个关键词没想好到底该写什么,我把上图发给过几个人看,都认为写的非常正确。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第一家公司线上业务撤出;第二家公司融资失败,倒闭;第三家公司整个部门裁撤,第四家公司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基本处于崩溃边缘。
综上,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我所参与的每个项目,几乎都没有跑完赚钱的通路,因为前十年国内企业发展迅猛,融资相对容易,这些问题都没有明显暴露出来,而经济下行,避之不及。
十年回看,虽然有职场经验积累,但终究没能学到赚钱的通路。
以上引以为戒,以后也不会再参与没有营收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