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刷着朋友圈,突然收到一条信息,咦,儿子发的。他可轻易不给我发信息的哦,今天这是咋了。
不慌不忙的点开信息,令我吃惊地竟然是一个红包。备注写着“父亲节快乐!”
对于这父亲节,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抵触的。
我不是很喜欢西洋节的,都是外来节日,不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缺少了过节的心情。上周五是端午,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值得纪念和铭记的。
然而,比较两个节日,会发现,西方人的节日,更多的是让你记住这份情和爱,尤其是在商家的推动下,节日送礼物自然就成了对亲人的祝福和对节日的庆祝。被祝贺者过节了还能收到礼物,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能反复拿出礼物来回味这浓浓的情意,自然会受追捧。
而我们的传统佳节,注重团圆,载体为吃喝。节日里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家人聚在一起必是要做上一大桌好吃的,大快朵颐一番。而且每个节日必有自己节日所特有的食物: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和鸡蛋,中秋节的月饼等等。吃是中国人的特色,只要有事,或喜事,或丧事,或节日,是一定要聚餐的。吃,是农耕时代的烙印,在那个时时为解决温饱而努力的年代,人们认为能吃一顿好饭饱饭就是最幸福的。
比较两种不同节日,西方人追求的是浪漫,东方人追求的是实惠。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这个已然解决了温饱的时代里发生了碰撞,追求浪漫的西洋节必然会更胜一筹。
想着这些,多年前一件事情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
那是四年前的六月底,无意间我翻开枕头,却发现了一张纸条,皱皱巴巴的没有什么好看相。捡起来我就想扔了,还是看看吧。一点点打开看了看,“祝爸爸父亲节快乐!”歪歪扭扭的字迹,一看就知道是儿子写的。语言不多,字也不好看,可它却浸透了儿子浓浓的祝福。不知为啥,是想给我惊喜,亦或是怕不敢直接表达。他把这份祝福埋在了我的枕头下,藏在了他心底。
那份祝福我留存了很久,可惜在搬家中却遗失了。今天这个红包又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温馨和激动。当下,什么节日已然不再重要,这份亲情才是最令我感动的。
作者简介:
新荷一片,原名孔凡河,籍贯曲阜,孔子第七十四代孙,现供职于济宁高新区某学校,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爱好读书写作,经常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写写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