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距离2020-2-15写第一篇书评,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
对写书评有畏难情绪,不想动笔,闲下来的时间,宁愿刷刷文章,瞅两眼剧。也曾试图通过不间断看书,来弥补没有做输出的缺失,结果发现,不以输出为前提的输入,在阅读过程中不够主动,思考也不够深入,很多时候,泛泛一看,走马观花就过去了。这样的状态下,阅读自然是不够透彻的,印象也不深刻,看过的内容很快就忘了。
“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我很认同这句话,不想花了时间读书,最后却一无所获。个人觉得,读一本书就要内化吸收一本,学到的知识就要实践起来,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而不是读过很多书,还是没有改变?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中给出了答案。
大岩俊之,1971年生人,30岁之前在公司做销售,2010年开始创业,现在是研讨会讲师。作者自爆,30岁前他也不爱读书,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后来偶然一次在书上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他决定模仿成功人士,一年内读了300本书,知识虽然水涨船高,却还是没给生活带来切实改变。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和大岩俊之有着同样的想法,觉得只要模仿成功人士,自己就也会成功,其实不然。
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用逻辑学翻译过来就是,成功人士→读书家,读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初中数学中讲过,肯后不能肯前,读书不一定必然成功。
后来大岩俊之参加了很多读书会,学了很多读书方法,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成为了一名职业研讨会培训讲师。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他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教我们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第一,有效率地读书
1. 读书之前,先确立目标
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想达到什么目的?
怀孕期间,我走在路上,发现路上怎么那么多孕妇?哪哪儿都能碰到。是怀孕的人变多了吗?不是,是我把注意力放在她们身上了,比以前更加关注这个群体了。这就是主动意识的力量,仔细回忆一下,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
那些以前你视而不见的培训班广告,在你打算备考四六级或者考研后,纷纷进入了你的眼帘;
你打算买房,路上到处都是楼盘房源;
你家里装修,路上到处都是家装信息;
你开了奔驰,路上到处都是奔驰;
你拎了LV,满大街都是LV……
“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读书也是这样,越主动,越容易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断舍离,只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开始阅读正文之前,先浏览目录,序言,后记,了解书的大概内容。阅读时,重点关注自己需要的信息。二八定律也适用于读书,丢弃书中80%的内容,只掌握20%的精髓。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读书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章节,哪怕有的部分是自己很熟悉的,看完总想把所有的内容都记住。
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只关注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内容吧。
第二步,边读书边做笔记
一边阅读,一边在有所触动的地方做记号。折角,划线,记录下感想心得,留下自己读过的印记,把书读厚。下次重读的时候,看到笔记,也能回想起当时的心境,更能加深印象,也许还能触发新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就是灵感的来源,输出时的素材。如果读完就算,没有任何笔记,书上一片空白,那真的只是“读过”而已。
做完读书笔记后,还可以做思维导图,把一本书的内容凝练在一张纸上。
第三步,牢记书的内容
“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的信息、听到的人声、空调声,乃至气味、触感都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
为了不让自己达到极限,大脑平常不会去一直记忆信息,而是在不断删除。”
所以,对于书中20%的精髓,我们要反复阅读,加深记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重点,反而没有重点,反而都记不住。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作者还提到四种速记方法,分别是故事记忆法,首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和便利贴记忆法。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付诸行动
1. 设定行动目标
目标犹如指路明灯,能确保我们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行进途中,不因干扰而迷失方向,忘了本心,而且目标越具体越容易实现。
例如,A.下个月写第三篇书评
B.下个月读完《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并完成书评。
哪个更容易实现呢?明显是第二个,目标明确,有对象,有时间,更容易付诸行动。
2. 分析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查漏补缺,补充的这些缺失部分,犹如现状和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助你一步步通往目标。
3.制定行动计划,细分成立即就能着手的步骤
还是拿刚刚说的第三篇书评为例:
3.1 网上买书
3.2 每天读20页,20天读完,做好笔记
3.3 7天写完书评初稿
3.4 3天修改完成并发表
这样一看,觉得还蛮简单的吧?
4.立刻开始行动
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去练习。只在岸上观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愿我们看完此篇,都能立刻行动,并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