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学习总结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1、太阴病跟阳明病互为表里,都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虚(寒)则太阴,实(热)则阳明
2、消化系统推动食物往下走的机能属于阳明,消化的好不好,吸不吸收分解的如何属于太阴。
3、太阴病是手足温,阳明病是手足濈然汗出
4、治疗太阴的思路主要就是增加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让肠胃能够更好的吸收营养吸收水分。
5、太阴病,不适合用下法,不能用下法。
太阴病分为太阴病本证和太阴病兼并症,太阴病兼并症主要有太阴兼表症,太阴兼腹症及寒湿证。
太阴病的主要特点是消化系统的问题,中焦寒湿,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虚寒引起的腹满痛。温中散寒、健脾燥湿、用理中丸和四逆汤一类的方剂;太阴病变兼证中,若兼表症,里虚不甚,表证为主的,要调和营卫,用桂枝汤;若兼腹痛,宜通阳益脾和活络止痛的,用桂枝加芍药;大实痛则化瘀通络,用桂枝加大黄汤。
一、太阴病常用的方剂
1、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
方药:白术三两,枳实一两半、干姜一两,白蜜二两
主治:脾胃寒虚,大便拉的不顺,脾气转不上来,大便干
2,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
方药: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12枚,干姜三两,半夏半升。
主治:吃什么都觉得不容易消化,不容易饿,胸口发闷,消化轴气不够。湿气塞住走不通。
3,半夏茯苓汤
方药:茯苓四两,泽泻二两,干姜一两。
主症:口渴,喝水想吐,喝水下去有恶心感,以吐为主症。
4,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方药:人生三两白术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
主症:拉肚子口渴,脉弱,以口渴为主症,津液缺。
5,厚朴四物汤
方药: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半夏半升
主症:肚子大,胀满。
6,理中汤
方药:人生三两白术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
主治:脾胃虚冷。手脚肿。反胃,吐酸水,胃胀满。吃生冷后中焦虚冷。
①+黄芪三两:频便,大便一点点拉,气的推动不够。②加附子15克:行四肢的气不够,四肢冷。3加半夏:呕逆吐酸水。4加茯苓:处理中焦水。
7,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方药:桂枝三两,甘草二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生姜三两。大去12枚。
主治:脾胃闷闷重重,尿不出来,后脑勺发僵,水路不通,所以后脑勺发僵。
8,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
方药: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生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主治:腹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
9,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方药:厚朴三两,枳实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
主治:太阴病,有宿食,脉滑。
10,太阴病的体质一是形体虚弱,二,伤于寒凉药物。容易腹泻,或者长期慢性腹泻,面色显苍白无华,气力不足,不能耐受久劳。
11、桂枝汤
方药: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大枣。
主症:脾阳不足,风邪袭表,营卫不和。
治法:调理营卫,温阳。
12、桂枝加大黄
方药:桂枝、大黄、芍药、甘草、干姜、大枣。
主症:脾伤气滞烙淤,大实痛
治法: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化瘀导滞。
13、四逆汤
方药:炙甘草、干姜、附子
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腹痛、或头痛,或腰痛腿痛。
治法:温和散寒,健脾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