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就以一个故事开头吧——故事的主人公名梅红,她在丈夫文宗死后抚孤守寡,心如槁灰。表弟鲁玉亭前来投亲,其相貌与文宗十分相似,又颇同情她的遭遇,对梅红的儿子也是悉心教导,这些使梅红深为感动。次年秋寒,梅红知玉亭行李甚少,即以文宗未穿之衣相赠,不料事为守礼得知,强迫梅红在申报表上画押。从此梅红被禁闭闺中,受尽折磨,自知命难长久,痛将小儿托咐给玉亭。待贞节匾至,梅红已气断命绝。
这是越剧中一个冲破幻想,直面现实的爱情悲剧,形象地展现了礼教吃人的罪恶。故事跟我今天想说的其实没多大关系,只是它的名字是我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一种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品——龙凤花烛。
我们总听人们把古时新婚之夜叫成洞房花烛夜。洞房中摇曳美丽花烛的时分,就是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
点花烛的起源
周代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已寄离别之情。后来人们精心设计,用剪纸和蜡刻技术,将吉祥图案融入到蜡烛的装饰中。新人婚礼上,其通常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代表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古代,只有点过龙凤花烛,才算正式夫妻。所以,人们把拜过堂、成过亲,明媒正娶的夫妻称为“花烛夫妻”。
花烛的制作
“花烛”看似简单,实际上做工非常繁复。制作花烛所用的蜡是特制的蜡,坚固不易碎。另外制作花烛还需要大量的模具,用来把蜡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通常,制作花烛先要完成十余种零部件的准备工作,涉及到剪纸、上蜡、熔蜡、调色、浇筑、彩绘、 开相等七道工序。
一支别致的龙凤花烛,让我们的目光能穿透眼前的这个艺术品,仿佛看到秋冬之季面露慈祥的老人带着老花镜,伏在木桌上精心地雕刻、染色、剪纸、粘附;又仿佛看到古代燕尔夫妻在跳跃的烛光包围中,羞红了脸,怯怯的,不敢言语。
龙凤花烛,我们感叹它的绝美,它的历史韵味,感叹匠人的心灵手巧。然而我们也知道,现如今的社会极少有家庭还会去点蜡烛了,即使偶尔的停电我们还有充好电的电灯。另外,本用于婚礼的龙凤花烛,在西方文化浸入后被渐渐遗忘。现在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在追求时尚的婚礼——西服、婚纱、礼堂、水晶灯等。
龙凤花烛的路越来越坎坷。好可惜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龙凤花烛的存在了,希望有人一直懂还有这样一种传统文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