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男性导演越来越受限于他们狭隘的感知模式,我坚信,未来大部分有创造力的电影将由女性导演或Gay导拍出。他们将更新我们固有的感觉/感知/感应方式,从而带来新的体验。
01.《一千零一夜》 2015(葡)米古尔·戈麦斯
米古尔·戈麦斯有望成为新世纪真正的电影大师。《一千零一夜》三部曲通过对传统文学叙事形态的借鉴,为电影叙述开辟出了新空间。如果说《四次》和《利维坦》是电影艺术不断趋向于“无”的尝试,那么《一千零一夜》因为它所采用的各种叙述样式(游戏、戏剧、旁白、字幕等)则是趋近“无限”的一次试验。它在固定框架内不断熔铸进新内容的方式与拉斯·冯·提尔的《女性瘾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02.《德军占领的卢浮宫》2015 (俄)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作为索科洛夫个人的“记事本”(“散文电影”的一种),因而可以写进各种不同类式的主题:历史、政治、艺术……;以及容纳不同类型的影像:照片、记录影像、虚构影像……从而成为一个“大杂烩”:将个人所思所感悉数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示于观众。如同我们在翻开他人的某个记事本之时,通过笔迹、涂改、写下的文字、画下的草图等得以一窥对方的内心隐秘;作为交流对象的观众,也将在观影过程中不断“窃取”到索科洛夫这位创作者的思想活动。
03.《托尼·厄德曼》2016 (德)玛伦·阿德
《托尼·厄德曼》是只有通过反复观看才能有所发现的美妙之作。应当区分两类电影:只能看一遍的与可以反复观看的,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与《晚春》。在重看的过程中,《东京物语》因为指意的明晰导致其自身的魅力遭到不断消解,而《晚春》则带观众进入一个极其复杂、难解、神秘的情感世界。同时,《托尼·厄德曼》通过极其简单的“对话”消灭“场景”,从而真正实验到了对影像所赖以呈示的空间与时间的双重消解。这个“父与女”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空间与任何时间,因而具有普遍意义。
04.《幻梦墓园》2015 (泰)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阿彼察邦是否已经被一小撮影迷奉入神殿,我们不得而知。即便《幻梦墓园》比起前面的几部作品并没有为我们提供更多更新颖的阿彼察邦式体验,但阿彼察邦的电影向来是独一无二的。《幻梦墓园》通过对“灵异空间”的运用,将蔡明亮在《郊游》中创造的三个并列的“变异空间”:记忆、现实与幻觉,在此已经难以分辨了。观众将在现实的空间中发现记忆与幻觉,并在记忆与幻觉的空间里发现现实。
05.《比海更深》 2016 (日)是枝裕和
经过《如父如子》的机巧、《海街日记》的甜腻,《比海更深》展现的是最好的是枝裕和,甚至可以与《步履不停》相比拟。虽然是枝裕和的拍片速度让我们几乎每年都能见到他的新作品,但我们并不太清楚他的水准为何会有如此波动,就像我们永远不太明白是枝裕和想如何使用他的镜头。但是枝裕和最好的作品源自于自我克制的观察视角,从他的处女作《幻之光》起,他就在这类稀疏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奇迹”,这是极其困难的。
06.《某种女人》2016 (美)凯莉·雷查德
凯莉·雷查德的电影风格已经说明她为何如此被忽视,即便她一直归属于少数真正有创造力的女导演行列。凯莉·雷查德的电影发展出了一种让人“昏昏欲睡”的匀速影像,与阿基·考里斯马基为了消解冲突、感动等情绪点的“匀速”相反,凯莉·雷查德的“匀速”是为了还原生活的真实。在《某种女人》第三个故事中,那个牧场女工按时前去见讲师,从而发生一段让人唏嘘的恋情。她在大路上驾驶卡车的长镜头并不是无意义的,这是生活本身,从中折射出她自身的情感真实。如果不同意,请观看让人惊叹的《温蒂和露茜》。
07.《你自己和你所有》2016 (韩)洪尚秀
我几乎已经放弃了洪尚秀,他的《这时对那时错》让人心生厌恶。但在《你自己和你所有》中通过“梦”的逻辑设定,从而翻转了两性间深层的心理结构,洪尚秀成功地从“欲望法则”中逃离出来,从而进入了侯麦式的“游戏法则”。在这部电影中,洪尚秀虽然保留了将女性作为客体、男性作为投射欲望主体的设定,但在这层关系上,女性从男性手中夺走了游戏的主动权。而男人那猥琐又可鄙的嘴脸实则反映出洪尚秀对直男癌症候的有力嘲讽。
08.《将来的事》2016 (法)米娅·汉森-洛夫
当侯麦在《春天的故事》中,让女主角在餐桌上谈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时,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类法国电影将文本无比轻易地融入影像的传统。试想要将夏多布里昂、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马丁·布伯、京特·安德斯、汉娜·阿伦特、叔本华、舒伯特、伍迪·格里斯、阿巴斯等这些睾端的人士自然地缝合进日常生活的影像中,在其他任何国度恐怕都没有可能,而这正是米娅·汉森-洛夫在这部电影中所做到的。比如在《路边野餐》中,即便毕赣非常小心巧妙地要将“超影像文本”融入影像,仍然让人感觉尴尬。
09.《鸟类学家》2016 (葡)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
未来的电影已经不再开放给大脑了,而是身体。我们将不再能通过思维去理解影像,只能通过感知或感应。若昂·佩德罗·罗德里格斯的《鸟类学家》有诸多不可理解的地方,而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那种仍然带着大脑看电影的老套方式已经不再有效了,现在需要将大脑割除。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试试这部《鸟类学家》,你会发现你的大脑在这些影像面前会显得多么无力。
10.《克利夏》 2015 (美)Trey Edward Shults
应当列入的不只《克利夏》,还有《天知道》《尘世女王》《内德的步枪》,这些电影都展示出了一种美国“新”电影的倾向。 在这些美国独立电影中所构造出了一种情境的真实。如果说在空间-影像中,我们需要动用我们的感知,那么在这些“新”电影中,我们则需使出我们的感应能力。就像观看爱丽丝·洛尔瓦彻的《奇迹》(2014)一样,我们需要伸出我们头上的触角,与电影中被创造出来的独特世界相互对接(想象一种与外星人的交流情境),如此我们才能实在地收获我们作为观众的有效体验。
11~20:《天知道》(2014)、《疯狂的爱》(2014)、《帕索里尼》(2014)、《狐狸猎手》(2014)、《内德的步枪》(2014)、《同等族群》(2014)、《抽搐症候群》(2015)、《尘世女王》(2015)、《女人的阴影 》(2015)、《完美陌生人》(2016)。
本文由“无非说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