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韩胜利被西安某大学录取。
那天的韩培印,是全村最骄傲的一个人。
卖牛卖粮卖核桃,再加上各种外债,七千多的学费勉强够用。至于生活费,家里一亩多地,本来吃饭是够的,就是没钱。所以,韩培印下了决心,要去打工。一个月四五百块钱,他自己留一百五,给胜利二百,遇到什么事情就是各种借。
“吃的也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
“反正是资料你少买点。”
点点滴滴还是把这个家庭的困难一一托出。
而现实的地方在于,胜利并不优秀,他的大学只是个普通一本,从晚上到天亮结结巴巴学习英语的镜头也表现出他的英语的差劲。你看,这也是个现实,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拿到奖学金。
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不做些兼职?
导演问了出来,韩胜利给出的回答是:父亲不让。
太乖了。
所以就在拾塑料瓶。
其实比兼职更费时间,还没有多少钱拿。
这里其实就好像是个伏笔,给韩胜利的后面安排的明明白白。
下面就是校招会,跟着导演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他几乎就没有发出去一份简历,导演问他知道自己的最大缺点吗?他也说了出来,“性格比较内向”,不过比起本人我更赞同B站上的弹幕:“自卑。”
在后面他回到了家,一家三口一起吃饭,韩培印也只是喃喃地唠叨:“要团结同事”,“要尊敬领导”,在某一瞬间我感觉好像是小学生上学前妈妈的唠叨,然而这就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不会想太多,只会去想一步一个脚印,然后,却悲哀地发现,他们被时代抛远。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2007年,如果有足够的眼界,南下东游,再在深圳房价起飞前安家落户,现在,一定是好太多太多了。可是他没有,纪录片里没有的部分是,胜利在青海工作三年后回到西安,工资一千五,导演再到他们家,原来会微笑的母亲却忽然崩溃:“这么丢人的事情,有什么好拍的!”
我们必须承认,在抛去可能存在的能力问题之后,真正困住胜利的,正是贫困带给他的思维方式和眼界的局限。
有人问老韩:“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
韩培印说:“不知道,我看读书是没用的。”
正如导演所说,太残忍了。
而真正让人难受的,不是韩胜利这个人的遭遇,而是,我们也越来越多的无可避免的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经常说什么要不是什么早怎么怎么样,而再看旁边儿,早就有人因为有更多的信息优势走在了前面。而这样的信息优势,又往往是由资源优势带来的。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甚至也不是不敢,而是我们根本就想不到那边儿还有一条路。时至今日,贫困本身可能不会继续,但贫困的困,还会继续,一直继续。
原创作者:杨长皓
图片来源:互联网
糖点团队·云川社·出品
影片信息
片名:《父亲》
类型:纪录片
导演:李军虎
时间:2007年
主角:韩培印 韩胜利
获奖记录
荣获2006年度CNEX(香港)创作基金
荣获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冠军奖】(2009)
入围第20届法国飞帕国际电视节(2008)
第一届英国万象电影节展映(2009)
第二届温哥华新亚洲电影节展映(2009)
南阿巴拉契亚国际电影节,非竞赛单元(2009)
第十三届美国罗得岛州国际电影节(2009)
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评委会特别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