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孤儿,婴儿时期吃的百家奶,长大成人靠的是百家饭。
有一天,他终于出息了,从农村跳到了省会城市,有了学历、有了单位,成为了全村人的指望。
他以为他终于远离了那个一言难尽、尴尬的生活环境,没想到,从此以后,一根电话线将他和那个村庄无形地、牢固地捆绑在了一起。
他是百家奶、百家饭养大的孩子,如今,成了省会人,百家的事自然也就是他的事。只是他没有料到,百家的事会让他患上电话恐惧症。
最后,这位精神和经济上都不堪重负的有出息而无能的孤儿,摔了“衙门”的铁饭碗,做了一位北漂,他决定与自己的过去彻底做个了断。偶尔,他会觉得自己这样子很没有良心,很多时候又是这样劝慰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只恨自己不是省长,哪怕是一个腐败的省长……
李佩甫的《生命册》放在我的床头,一个晚上看了80页,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人生如同一本账簿,从我们呱呱坠地起就不断地积累着各种各样的债务:钱债、情债、命债……有数字的、没数字的,看得见的、摸不着的,心里的、公开的,能还的、不能还的,主动背的、被动背的,无论是什么债,咱都得还。
欠债还钱,是还;真心相对,是还;完成自己的使命,是还;“寸草心”无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继而尽心尽力抚养培育自己的下一代,也是一种还。
在这个尘世间,“债”即“缘”,当我们终于可以合上账簿,缘了债清之时,也就是我们生命的终结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