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想写的文章彻底完成,拖的有点久了。
这篇文章是四阶段课程开始前就想好了题目的,课程结束3、4天后开始动手。迟迟没有完成,原因只有自己清楚。
因为是回来后才开始写的,动手的时候就需要让自己再次沉浸到当时那些场景中去,再次感受当时的感受。
由于没有连续性的大块空闲时间,难以长时间让自己一直沉浸在那些场景里,只能写写停停。
当再次动手写的时候,又必须让自己再次沉浸其中,再次去感受。这样的过程反反复复,很耗费心力又很折磨人。
写出来的文字既有那些场景下的感受,也有新的感受。不是一气呵成写完的,段落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所以需要反复修改增减,也是个挺累人的过程。
好不容易改得差不多了,还想放一些图片进去。选图片的过程相对来说容易很多。
写完了,算是对自己有了个交待。
不是很满意,但是也不想再花精力修改了。即使这样,还是发布出去了。
就是想要打破一下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
很久以来,我对自己写的文章有一种完美主义要求。总是认为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必须感觉满意了才能发布给别人看。自己都不满意,别人也不会喜欢看,别人看了就是在浪费时间。
带着这样的想法,每次写点文字的时候,都会把自己“虐”得不轻,翻来覆去的修改增减,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多,把自己搞得也很累。
细细想来,我对自己写的文章并没有抱多高的期待,也不指望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名利方面的收益。想写的时候就写,有感而发而已。
之所以对自己要求有点高,一方面是自己喜欢读好文章,能打动自己的文章通常写的都很好。推己及人,自己给别人看到的文章一定得是自己满意的才行。
另一方面,其实是对自己的不完美的不接纳,对自己的现有能力水平的不接纳,还隐隐约约的期待着别人的认可和赞美。
想明白了这些方面,不妨先自己认可自己、自己肯定自己。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我就开始这样做了,在留言区里写下了对自己的赞美、认可。
写文章,让我拥有了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透过文字,我可以更清晰更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即使无法说出口的话也可以用文字写出来,只给自己看,也是一种畅通无阻的表达。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心理学家、教授、博士、咨询师等人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闻、感触、思想。像佛罗伊德、荣格、艾瑞克森、武志红、曾奇峰、张德芬等等,他们都写过很多书籍。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职业的关系,他们了解人类的情绪情感的丰富多样以及不断的发展变化,明了了人事物的真相,对人性和人类的心灵有了足够多的理解,能以一种更客观冷静的视角,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确信这些文字对其他人是有帮助有益处的。那些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热销了几百万上千万的书籍,就很好的证明了他们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当我们有幸读到那些文字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会被深深的触动,因为我们会从那些文字里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洞悉一些真相。
有些老师就很鼓励人们用写信的方式来和自己对话,写给自己、父母家人、朋友,都是可以的。写完了不必给别人看,自己留着或者销毁都可以。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写的过程会让你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看见内心里真实的自己。
我喜欢的一个公号主,患抑郁症好些年,一边约咨询师一边服用药物,一边每天更新文章。她说写文章就是她的一种自我疗愈方式,她需要用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需要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她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常会出现在她的文章里。
几年下来,她的症状缓解了很多,不再约咨询师,药物还在服用中。她的公号也给她带来了不错的额外收益,又找到了一位亲密伴侣,和女儿、现任及前任相处很融洽,时不时的还一起吃饭。
可见,文字是一种有效又有力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安全的方式。透过文字,能更深人的了解自己,看见自己的内心,表达出真实的自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好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自己。
文字或者其他,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