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600年,故宫博物馆策划了许多展览,包括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等方方面面,但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很多人都不能到现场去观看。
首都博物馆今年组织了一次开年特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我去现场看了,也在前面的稿件中介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看一下。
既然说到了故宫,就不能不说太和殿,也就是我们大家平时说的“金銮宝殿”。它不仅地位高、体量大,还有很多独一无二的地方,其中就包括脊兽。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等。
脊兽是在中国古代建筑形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既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以处于风吹雨洒的第一线,如果没有保护措施,很容易被大风吹落,被雨水冲落。因此,人们就发明了瓦钉来固定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工匠们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吸收民间文化精髓,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几种动物形象,既为实用,也为装饰,更为体现等级。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说:“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
古代建筑的屋顶多为庑殿顶,还有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而庑殿顶是汉族古建屋顶中的高级建筑形式。其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前后两坡相交成为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两坡相交形成四垂脊,合为五脊。
“六兽”即安放在正脊两头、面朝里的龙首龟尾的螭吻和垂脊上安放的狻猊、斗牛、獬豸、凤凰、狎鱼五种蹲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小兽的数目与种类不只这五种,而且在使用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小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常见为9、7、5、3不等,均为奇数。
故宫太和殿的走兽有十个,这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存在,除了排头的仙人外,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很多人都记不住,其实民间早有一个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走近故宫太和殿,大家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去拍龙椅了,很少有人去注意这些走兽。即使认真去看,也很难看清楚,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读读——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学习性和互动性很强的社教活动,在其中就有一个区域是专门介绍这十个神兽的。
我专门拍了一张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而且要特别说说这个全世界有且仅有一个的行拾。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压尾兽。还有一种说法,它是传说中的雷公,背有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降魔功效,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
无论它是谁,长相如何,都希望大家能喜欢它,有时间再去故宫时多关注一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