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酣一梦终须醒

早起的光亮了,亮得更早了。

骑车前往纸坊郊区乡下的路上,已到处可见油菜花鲜艳,其余花卉也开的正当其时,才觉得春天应该是到了。江城的气候依然忽冷忽热,春夏的分界越发不明显,假若不去田野里走走,每日待在高楼大厦的城区倒是难以发觉的。

最近两天,天气并不如愿,阴沉有风,出门和居家都冷。这样的天便最是讨恼,出门无事,居家难待,睡着又不愿,心中难抑烦躁,便把屋子里里外外擦擦洗洗,拖了干净,舒展了身骨,百无聊赖之时翻起一本书。我不记得我买的时候有没有看过这书,我看书有个不好的习惯,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和喜好,便很难再细看后面。我想我当时并不喜欢这书的,也没有静下来看,应是廖廖瞥了几眼就搁置在了办公桌上。恰巧前几日在等待会议之时,闲来无事又翻了出来,静心读了一番,才没有枉费淘书花的钱。也许是心境与此前不同,再读已然着迷,初见不觉,沉淀之后才发现如此之好。书里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简单的纯真年代,一个日色很慢,车马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从前......

倒使我的思绪一点一点被拉扯至一个慌乱的时空漩涡里,从前种种在这里纵横交错,仿佛做梦一般。一并带给我的还有消逝感,感觉时间从我身边毫不留情的又晃走了七百多天。是的,七百多天。我离开江城有一段时间,中间的事情没有参与,太近的事情不愿去想,便只隐约记得七百多天之前的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和一群人去了一个樱花盛开的地方。而后,在一个失落的时间段里,去了曾生活了多年之久的大西北,在南北疆大大小小荒漠湖泽,颠簸、采样了半个来月。回来之后,草草交割事务,处理了一些生活琐事便进了京。在那个香山叶正红的首善之地“进修”了一年之久,其间鲜少回到江城。或许是我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早已觉得人生何处不青山,此心安处即吾乡。只有高温休假的时候回了一趟江城,见了故人后,便独自一人骑自行车经长沙回了家乡——那个山岭环绕的湘南小镇。再详细的事情便记不太多了,约莫是把大多的记忆用在了人上,虽短短一载,结识的有趣的、带给人生开悟和指引的人确乎不少,乃至于从北京回来后因人因事、因不适与不舍又恍惚了好一阵。而后忙忙碌碌,世事消磨,时间穿堂而过,心中茫然,再没静下来好好思忖过。

持续日久,也许是听到了某种召唤,抑或是习惯使然—每遇人生之茫然,总要劳其筋骨独自出去寻索内心的“救赎”与释然。于是趁着国庆的假期,沿着从前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从江城出发,过嘉鱼、赤壁,入临湘、岳阳,至汨罗、长沙,终在湘江畔听风而想,橘子洲头遥望先贤。见到一些勇敢的年轻人,那种十七八岁二十出头年轻才有的不惧真是让人羡慕呢。岂有豪情胜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一路行来,心境已和此前不同,爬山涉水、走村逛集,驻足田间与浅滩,听小河水流、风吹稻浪,独得一隅宁静。至今想来,当时也许在那重重稻香与质朴风光中,唯一的愿想便是做一个守望者吧。

只是之后事过境迁,宁静逐渐淡漠,乱花渐欲迷人眼,原本的澄明慢慢丧失。我曾想,多少年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着一个善良的人,在落叶的黄昏,一同踏上回乡的归程。如同我以前总是重复做着的梦一般:骑着车在乡下里慢悠悠的走着,一条路走到底,又走上另一条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然后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遇着一个善良温柔的女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从此就在那里安下心,开垦几块荒田,拓一片自己的菜地和果园,栽上几棵乘凉看书的大树,在那炊烟袅袅里静默地度过余生……

只是我清楚的知道,那个人不可能再出现在梦境里,前前后后如此之久,却不过是一盏茶一晌梦的功夫。多少回味多少念想似乎也如一场梦,消散而去。而我只能借着春风无限怀想,但终究还是沉酣一梦终须醒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