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海
少年时期读拿破仑,读到的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壮志,以及“不想在历史书上只占半页纸篇幅”的豪情。同时,拿破仑在军校学习期间,刻苦钻研新兴的火炮技术的场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拿破仑正是依靠过硬的军事素养在法国的舞台上迅速崛起。凭借远大理想和勤奋刻苦,即使是草根出身,也有机会走向人生巅峰,这种信念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如今再读拿破仑,处境和心境已今非昔比,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已然众多的关于拿破仑生平的著作中,有一部被学者评价为迄今为止“关于拿破仑一生的最详细而具分析性的论述”(约克大学历史学教授艾伦·福里斯特评语),其叙述详尽无遗、准确无误,而且极富说服力,被《费加罗报》誉为“鹤立鸡群”。这本书就是九州出版社在2020年底引进出版的《帝国之路:通向最高权力的拿破仑,1769-1802》(中文版)。该书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时代力量的相辅相成论述得详尽且透彻,让读者得以用更为宏大且深入的视角,审视拿破仑的崛起之路,因此也会有诸多新的认识。
《帝国之路》一书是法国大革命史著名专家帕特里斯·格尼费教授的拿破仑传记的上半部(下半部讲述帝制时期的故事)。书中讲述了拿破仑自幼从军至1802年被宣布为第一执政的故事,解读了拿破仑的青年和少年时期及其生活其中的时代背景,是一部关于拿破仑前半生奋斗的史学著作。仅这部拿破仑前半生的论著就写成六七百页的皇皇巨著,详尽程度可见一斑。该书外文原版2013年出版后,斩获拿破仑基金会大奖、法兰西学术院戈贝尔奖等多项大奖。
作者在前言中指出,拿破仑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他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并非后人可以效仿。该书的主题就是探讨拿破仑个人魅力的秘密。包括拿破仑性格中的过人之处(例如对形势的洞察力、头脑清醒、大胆),拿破仑得以建功立业的那个独特环境(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并评估了当时的社会舆论(没有社会舆论的支持,拿破仑将寸步难行)。
捧读巨著,书中丰富生动的历史细节和拿破仑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不禁令笔者沉浸其中。仅第一部分关于早年拿破仑的成长经历,已足以让笔者拍案。
『1』
在巴黎军校接受炮兵专业教育
1793年的土伦围攻战,是拿破仑作为军事指挥官崭露头角的重要一役。面对两倍的土伦叛军和外国联军,以及不利于攻城的地势,还是上尉的拿破仑在研究了地形之后,提出集中火力炮轰凯尔海角,以切断英军与外海联系,逼迫联军舰队出航,从而孤立城中叛军的作战计划。该计划最终在拿破仑的坚持下得以实施并取得胜利,让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展露无遗,也让拿破仑在24岁的年纪就当上了将军。此后拿破仑平步青云,也是以他的军事才干和功绩为基础的。
拿破仑生于战争之中,在战争中表露出的才干、气质、魅力,除了在战争中学习所得,也与其在军校中接受的教育和自学密不可分。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考入著名的巴黎军校。该校不仅招收学业优秀的军校生,还招收富裕的贵族子弟。据说拿破仑起初打算投效海军,是在母亲的反对下才选择了炮兵,因为炮兵是军队中仅有的不看出身看功勋的兵种,对于拿破仑这样出身没落小贵族家庭的孩子来说,在炮兵中得到晋升的机遇是远高于步兵或骑兵的。
在巴黎军校学习期间,拿破仑学到最好的东西不是知识,而是对学习的渴望。他变得喜好交际,而且在炮兵课程中表现得勤学聪颖,一年后就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少尉。期间,他钻研最多的是数学,这是军校中最得到优待的一门学科,因为数学对炮兵和工兵这类兵种具有显而易见的实用性,而且数学还“被视为锻炼头脑的一种方法”。在不钻研数学的时候,拿破仑就会跑去巴黎军校图书馆,将阅读变为了一种强烈的爱好,他“手中握笔,随时抄写摘录,会进行总结,并撰写概述”。这种对于阅读的爱好延续到了他毕业以后,为他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2』
在科西嘉的家族战争中完成政治教育
拿破仑的政治斗争经验,是在他的家乡科西嘉岛上习得的。作者指出,拿破仑在科西嘉学会了“怂恿、煽动、密谋以及蔑视合法性”。在科西嘉,一切都是有形的,由私人争执和具体的利益组成,财富和权力是仅有的动机。
科西嘉是法国最大的岛屿,1769年被法国强行吞并。波拿巴家族曾经是科西嘉的名门望族,但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家道逐渐中落。尤其是拿破仑的父亲夏尔生前铺张浪费,投资草率,在1785年去世后欠下了一屁股债。
家庭将拿破仑和科西嘉岛绑在了一起。此后,作为次子的拿破仑承担起了打理家族事务的重任。在多次向岛上和大陆的法国行政机关请求解决家庭利益问题无果以后,拿破仑对法国君主政体失望,于是萌生了驱逐法国人的想法。1789年召开的三级会议让拿破仑看到了机会。
1789年10月,拿破仑以革命者的身份回到科西嘉,投入了出生地阿雅克肖(科西嘉省会)的政治角逐中。然而,对政治斗争一无所知的他屡遭失败,并在1793年家族被驱逐出科西嘉岛。但是,作者指出,拿破仑在失败中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与保利、萨利切蒂和波茨措·迪·博尔哥的交锋中,他了解了“政术与人心、诡计与手段”。在科西嘉的早年经历让拿破仑明白了,政治是一门操纵人的本性、将他们的盘算视为更多地出于利益而非理念的艺术。
鉴于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性,作者指出,对于拿破仑来说,在科西嘉这样远离革命激情盛行之地的次要舞台上开始他的政治生涯,最终却是一桩幸事。
『3』
在法国大革命中反思理想主义
在巴黎军校和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拿破仑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曾经脱离现实,活在“理想的世界”里。在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的最初几年,拿破仑在面对沙龙和军官们对大革命充满敌意的批评时,都会针锋相对地与之争论。
但是,在参与了科西嘉岛的政事,然后目睹大陆上的纷争之后,拿破仑开始对卢梭论著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在法国大陆期间,拿破仑见证了一个社会是如何被抽象的政治热情割裂的。他见识了由政见催生的狂热,还有这种狂热能够多么迅速地破坏与削弱人们以为已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在政治热情与原则的影响下,社会分裂成了不可和解的敌对派系。但在1791年的时候,拿破仑还是成为了一名共和派,随着革命的进展而变得激进起来,虽然他仍维持了一定的冷静和客观。原因是,法国越深陷革命,科西嘉就越有机会摆脱种种控制。
作者指出,拿破仑很早就学会了不要相信政治信仰宣言的真诚性,要将语言视为圈套,革命原则大体上只适用于“传奇故事”。在科西嘉学会的强烈的怀疑主义不仅教导拿破仑要保持温和稳健,也告诉他要包容一些人的愚行和其他人的罪行。“对环境形势的了解总是让我对人们在政治动乱中所参加的派系表示宽容。”
『4』
小结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当中。拿破仑青年时期所接受的军事、政治、革命等教育,既有学院里的专业教育,也有投身家族斗争的亲身实践,以及大革命历史洪流的耳濡目染,这些经历共同为拿破仑的才华提供了养分,成为他日后快速崛起重要的人生宝藏。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云海书评,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