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智慧生活方式手册


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关心的人生问题,是这样两个切身的功利问题:一个是如何保平安?一个是如何获取功名利禄?或者更简单地合并成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有两个普遍的习惯:一是习惯于“命中注定”“听天由命”;二是当对命运有所不满的时候,习惯于向外求,向命理求,向风水求,向神灵求。

中国有一本智慧之书,回答了中国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矫正中国人的两个习惯。

曾国藩读后,感念书中“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之言,为自己改号“涤生”,并且要求曾氏子侄必读此书;

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

“民国四大高僧”中的印光、弘一师徒提倡诵读;

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人生所能动的伟大学问”,建议天皇及首相视之为“治国宝典”;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自称从本书中得到人生顿悟。

这本智慧生活手册就是明朝袁了凡写的《了凡四训》。

费勇教授评价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因为是写给后代,就格外诚恳,拼着一切法子想把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一切的人生感悟教给孩子,希望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劝人向善、谋求磊落的生活,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

《了凡四训》从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立命之学

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又可以说,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都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所谓‘俟’,就是哪怕有一点点非分的企图、念头,有一点点的迁就、迎合,都应当彻底斩断它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是达到了不动念的境界,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才是真正的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第一,要有羞耻心。

孟子说,羞耻心对于人非常重要。因为有羞耻心就可能成为圣贤,没有羞耻心或许就会沦为禽兽。这是改过的关键。

第二,要有敬畏心。

天地在上,我们很难欺骗鬼神。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做坏事,头顶的神明,也看得清清楚楚。

第三,要有勇猛心。

一般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不能进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大多是因为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畏难退缩。因此必须发奋振作,不要犹犹豫豫,不要消极等待,要立即行动。

改过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灵上彻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净了,你的每一个当下也就清净了。不好的念头,在还没有冒出来的片刻,你就能觉知到,而一旦觉知到,就不会再冒出来了。

积善之方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作者用故事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善,如何真正行善。

作者列举了十种行善的方法: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抬头三尺,定有神明。趋于吉祥也罢,避开凶险也罢,全在于自己。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己,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稍微有见识的人,必定不会心胸狭窄,自己把福泽挡在门外。何况,谦虚的人受教的机会也多,从而获益无穷,这实在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品质。

当人们普遍地向神佛、风水寻求帮助的时候,袁了凡极力向人们证明,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如果我们想要财富,想要名望,那就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保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的所想所为。

平安,源于内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