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450】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解

标签:工作 规则探索

今天看了几篇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文章,对这个审计类型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近期的工作是辅助审计部门的各位老师使用信息化系统,探索系统辅助审计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是用数据说话,用流程来工作。

想要辅助审计人员搞好现场审计工作,就要识别清楚现场审计工作都有哪些内容,都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如何加工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

审计的类型现在一般分为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风控审计,工程审计,其他专项审计。仔细分析这几类审计类型,感觉能够用数据回答问题的审计类型也就经济效益审计了,其他几种依据经验判断的地方不少。

就拿经济责任审计来说,他做的工作跟效益审计很类似,但是它是根据数据审查与分析的结果来对责任人进行评价,更多的是一种监督,他的评价基础也是经济活动的数据,也可以说效益审计是基础,为其他几种审计类型服务。

也许信息化审计的突破口就在效益审计这里,因为效益审计是关注投入产出比,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关注经营的健康度,这些通过常用的财务指标,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上可以一窥端倪。

这一部分的业务问题能够回答出来,就为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风险内控审计,甚至是部分专项审计提供数据支撑,这方面信息化审计工作是专长,可以从这个角度做深入研究,寻找自己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