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过以下这些标题的文章
.越会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没钱,钱不是攒出来的。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没有任何意义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轻奢的存在,造就了小资的情调
所有的这些,都是针对年轻人的营销话术,很多无良的商家和营销号为了自己的利益,诱导年轻人消费,凭着一堆鸡汤爽文,持续传播这种思想。
时下,做一个精致女孩,成为某些年轻女孩的最高生活目标。
还有如今的鞋文化,最近流行这么一句话“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比如最新AJ联名款,发售价仅一两千,可最高交易价格一度达三万,而且供不应求 ,任造疯抢。
对于球鞋这种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工业品,使用属性和工业成本早以足够透明化,却被炒到这么高价位而且任然有足够的购买了消化库存。
简直魔幻。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原意拿出一个月甚至很多月工资去购买一双保值属性底下,稀缺性早以被工业化生产压到最底的球鞋呢?
这个问题就跟“为什么我年薪20万,却还在北上广活的跟狗似的”一样。
因为我们落入了消费主义陷阱
说通俗点,就是只知道买买买,更惨的是只能出卖劳动力赚钱。以为吃穿接近上级阶层,就能步入上层似的。
中产阶级的悲哀就在于此。明明不掌握生产材料,却要模仿资产阶级。
消费主义早就为所谓中产们设计好了一套完美的闭环,让中产们乖乖的把本金掏出来,愉悦的享受购买。尔失去本金的中产们为了维持“优越”,只能继续出卖劳力,被资产压榨。
尔这闭环的第一步就是营销洗脑。
所谓“美好”,“个性”,“优雅”,“轻奢”都是虚妄。
商品华的时代,商家都有意识巧妙的对商品赋予附加价值,并加以抽象的意义。
到底什么是“美好”?很难定义是不是?咖啡品牌商曼士德告诉你,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什么是爱情,珠宝商告诉你“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什么是个性,球鞋品牌商告诉你,拥有一双aj就是个性。
好像只有买了他们的商品,才能获得世间更好的生活,美好的爱情,潮流的精神产品以及世间所有美好的世物。
另外人们总是倾向于.甚至热衷于模仿上层阶级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是需求创造了消费,尔是阶层攀比刺激了消费。而且或许你所攀比的对象也只是模仿罢了。真正的资产阶级首先没那么多,其次人家大多也不会热衷于追求这些,没准这就是人家想的点子呢。
简言之,消费主义就是告诉你:你消费了什么就代表你是谁。消费主义依靠这种机制,不仅在制造消费,甚至在制作消费欲,批量制造消费者。
所以,营销加顶级人物背书,不知不觉我们就被洗脑,心甘情愿掏出钞票。
不知不觉就中产了。
当你掏出通过劳动力换来的本金购买了所谓“上层社会通行证”,资本消化了库存获得利润,尔你永远无法实现最初的资本积累,永远沦为资本打工的“中产无产阶级”,只能继续出卖劳动力
这就是消费主义完美的闭环。 底层剥削劳动力,中层剥削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