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的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加拿大一个6岁的孩子一年的阅读量是300本,这还是中等阅读量水平。我们孩子的阅读量呢?差别一下子就出来了。
先别急着阅读量了,孩子如果读完一本书,他理解了多少?能够深入思考吗?能够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吗?如果孩子的阅读既没有质量的高效,又没有数量的积累,那阅读对孩子来说,就像刘姥姥走了一趟大观园,走马观花而已。
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孩子的拆书能力。
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用。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第三章“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讲到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从简单的开始入手。
1.涂涂画画,对怦然心动的句子做记号。
用不同的画线方式进行区分:
普通直线:孩子觉得重要的句子;
波浪线:孩子想记住的句子,以后能够加以运用;
圆圈:圈词,圈关键词。
孩子是天生的画画家,用色彩鲜艳的画线方式,让孩子喜欢上阅读的感觉。
孩子通过不同的画线方式发现书中的细节、体会情感、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通过判断推理得到自己的结论。这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
通过画线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因为观察力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
2. 读书体验比读书重要,所以读书后要培养孩子摘抄的习惯。
有些人为了省事,看到喜欢的地方会用手机拍照,觉得节省时间。但是以我失败的个人体验告诉你,花三十分钟拍的照片收集三十本书的信息,也不如摘抄三十分钟更有效率。因为那些内容既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变成你无形的财富,所以引导孩子摘抄起来吧。
培养孩子的摘抄习惯时,我们引导他摘抄哪些句子呢?
*能够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的;
*加深理解的;
*一定摘抄让孩子自己心动的词语;
*摘抄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
*找到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
*抄小标题
让我最有感触的该是一定摘抄让孩子自己心动的词语,因为真的有感触,所以会产生共鸣,这些句子随着时间流逝会深深的刻在孩子的心里,也许在孩子独处时,那些怦然心动的句子会像浪潮一样不断冲刷着孩子的思想,净化他的心灵。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写到:“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自己思考。”
虽然我们不必做的那么决绝,但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却是让孩子搭上了思想的便车。阅读会让孩子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就像李欣频说的那样“碰触世界之前先碰触自己”。
3. 让孩子重读读书笔记,练习输出
这步是关键,是一种升华方式,可以实现让孩子阅读从生搬硬套到独立思维的飞跃。
我们要引导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成为他的习惯。根据读书笔记去输出观点,孩子会主动的调查他从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因为那些都是打动过他的内容,只要他感兴趣,他怦然心动,他自然就会努力去寻找相关内容连接。
这个补充学习的过程像是从零学习一样,需要费不少功夫。而如果孩子能够坚持下去,最后就能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在北美基础教育中也非常重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重视用语言来表达思维,以思维来提高语言。
所以一本书中孩子记住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他通过读书笔记能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阅读看似简单,但是里面有很深的逻辑性。一本本书读下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分析、判断、推理都在一次次口头表达中得到锻炼。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我们可以让孩子的输出多样化:练习写作、思维导图发散输出、演讲式输出等等。输出过程非常重要,大部分孩子读书没有收获就是缺少整理、总结、反思、输出环节。
任何阅读没有输出都是不完整的,让孩子在书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也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享受到书带给他的乐趣。
4. 让孩子找到对他影响深刻的枢纽书,引导主题阅读。
让孩子找出“枢纽书”,也就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书,以读过的书为起点进行主题类阅读,可以引发连续阅读的过程,促进知识的体系化,这种让读书永不结束的过程实在太珍贵了。
主题阅读,可以让孩子系统了解某个领域。一本书中无法明白的知识,可能在另一本书中得到佐证或解释。通过主题阅读,更能建立孩子的知识架构。
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1.主题要孩子来决定,有意思,有趣才是王道。
这个主题一定是让孩子念念不忘的,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会让孩子主动自发的想要阅读。
2.主动还是被动?引导孩子用更有效的方式收集书单
比起主动寻找书单,我觉得对孩子来说被动刺激会更有效。
潜水艇有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两个系统,主动声呐是靠自身发出声波的反射状态来进行计量的,而被动声呐则是靠接收其他船只或潜水艇发出的声波来活动的。也许你觉得主动声呐听起来更厉害,但得到广泛使用的恰恰是被动声呐系统。
孩子也是,最先贯彻的应该是“被动声呐”,通过绘本、广播、书籍或电脑等途径,尽可能多记住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把感兴趣的书名或主题都写在笔记本的随想笔记本里。
3.可以让孩子去豆瓣查看书单中书的评分,综合考虑。
评分可考量这本书是否值得读的依据。一般8分以上,最起码在质量上是过关的。
对孩子来说,拆书的过程就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并得心应手的应用。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拆书,孩子的阅读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