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器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
意大利的音乐,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文化,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从4世纪起,音乐在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中占主要地位。以唱犹太教的“诗篇”为主,后来添加了叙利亚的“交替唱法”,同时采用了源于古希腊的“赞歌”的形式。
6世纪,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从教会音乐中选出了一些典型歌调,编成唱经本,并在各地设立圣咏学校得以推广。
9世纪,法国的“西昆斯”和“特罗普”在意大利盛行起来,但受到教会的反对,禁止传唱。
11世纪,法国的吟唱诗人流入意大利,吟唱内容也变得世俗化。
12世纪,意大利吟唱诗人的创作变得繁荣,曲调丰富。
文艺复兴时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形成了早期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这时产生了专业的音乐学校,音乐理论也得以发展。
16世纪,“维拉内拉”歌曲对确立和声性的主调音乐有重要意义,作者多出自市民阶层,他们的创作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世界观。16世纪末,牧歌中出现了戏剧性因素,并加添了器乐伴奏。这时的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不断进行改革,出现了各种乐器的改革家。在佛罗伦萨和费拉拉都掀起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运动,同时也是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过程。
17世纪,歌剧艺术中心从威尼斯到那不勒斯,在歌剧咏叹调和序曲等形式的发展上有重大贡献。
18世纪,意大利音乐从巴洛克转向古典主义,作曲家在器乐创作中废除了数字低音,探索新的体裁。
19世纪,意大利四分五裂,遭受异族压迫,这对意大利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9世纪末,意大利器乐在德国的后期浪漫派和法国印象派的影响下开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