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见面了。一见面那是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已到11点多——小学生放学的时间到了。相约一起带孩子吃顿饭。到了学校门口,小学生们都还没出来。
朋友有点忧愁地说孩子虽然一年级了,警觉性不是很高,就建议让我去接孩子看看能不能接走。
想到经常在网上看到的小孩被拐的新闻,我点头答应,颇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先出来,因为看过朋友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我一眼就认出队伍中间的他:虎头虎脑的小朋友边走边四处张望,一圈观察下来没有发现熟人后,就跑到门卫那里等待家长到来。
看到他的表现后,我认为朋友想得太多:瞧,这不是很有危机意识嘛,回去后要表扬下这孩子。
但该做的还是要做,我立马走到门卫处找到他,当时他周围已有其他几个也在等待家长过来的小朋友。
站到小朋友面前,我摸着他软软的头发,弯腰对他说:“你妈今天有事不过来了,我过来接你,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哟。”
毫不怀疑地,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立马握着我的手:“阿姨,妈妈去干什么了?”
我牵着他的手往外走:“你妈今天有事哦。”
“什么事啊?”
“待会就知道了。”
“哦。”
“不怕我是骗子吗?”
“你不是说你是我妈的朋友啊。”
这妥妥的信任,让我也有了危机感,现在有点理解朋友的焦虑了。
回去后当然对小朋友做了再教育。核心是即时阿姨说是妈妈的朋友,也要和妈妈电话确认后再和她走。
一个六七岁的小朋友,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如此不设防,如果是恶人抓住了这点行事,后果真不敢想象。真心希望家校多多沟通,加强安全意识的防范管理。
关爱孩子的道路还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