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读书这几天,慢慢的摸索出一些读书的小窍门:书要读三遍。
第一遍先粗粗的通读一遍,了解这一单元的脉络;然后再详细的读一遍,弄清每篇文章具体写的是什么;然后开始写读书笔记,在写读书笔记时,要思考怎么写?是用思维导图还是用像手抄报一样的版式?找什么样的素材?怎么安排版面?一边思考,一边找资料,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这时就可以带着这些疑问再读第三遍了,第三遍阅读不是通读,而是问题出在哪就读哪部分。
“书读三遍,其义自见。”通过三遍的阅读,对文章已经有所了解,而且有了很深的心得,这时就迅速的用简书把它书写下来,再把精选的部分去打卡,就完成了一天的读书任务。
下面开始我的读书分享。
手机,不教也会。
俗话说:“一图胜过千万语”。在没有智能手机出现的年代,一家人围在母亲精心烹制的饭菜前,欢声笑语,气氛融洽。时过境迁智能手机已经全面的占领了人们的生活。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时,人与人之间几乎“零”交流,给食物拍照、发朋友圈、打游戏……
为什么智能手机会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携带、使用方便。原有的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太笨重了,还要连接电源、开机关机。
2、更广泛性。智能手机已经不是简单的接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它几乎无所不能,各种APP会随时随地为你服务。
3、“傻瓜式”操作。智能手机的使用不用任何人教给你,也没有人看使用说明书。“哪里不会点哪里”使用就是这么简单。
4、个性化的设置。每个人的手机使用什么样的背景图案?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安装哪些APP?使用手机时有什么习惯?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
基于以上几点,现在无论是从两、三岁的小娃娃还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优势,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是迟早的事请,如果真的有一天人手一台移动终端,教育会怎么样呢?
移动设备常态化的喜与忧。
任何事情就如一枚硬币,有两个面。当人手一台移动终端时,就好比一个旋转的硬币,当硬币停止旋转后,会把哪一面露出来呢?就要看教育者怎样对待移动厂设备常态化这件事情,教育者怎样引导学生来面对这件事情,社会学校又将怎样面对这件事情。
忧在何处?
1、视力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视力的发展期,长期的使用移动设备,必定会损害青少年的视力。
2、懒惰问题:由于移动设备的便捷性,因此教师无法判别学生完成作业时是独立思考后的结果,还是复制粘贴的结果。
3、自制力问题:自制能力差的孩子,是否会以移动终端为娱乐,而“玩物丧志”呢。
4、工具问题:长期使用移动终端,孩子们会不会丧失使用纸和笔,甚至书写能力呢。
喜在何处?
1、多元互动:移动终端下的学习,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学习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互动性的。它会打破一切“围墙”,没有年龄、年级、职务、学科的界限。并且整个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
2、合作增强:移动终端下的学习,在没有师、生关系,也没有生、生关系,有的只有合作关系,人可以和网络合作,可以和任何人合作,并且将会所有的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
3、数据反馈: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评估,会对每一个人,每一种学习方式,作出综合性的指导。同样道理,每个人也可以根据数据所反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自学能力:通过合作、数据反馈,学社会灵活的设计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信能力增强。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在支持与反对的意见声中成长的。人手一台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是时代的大趋势,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思想和能力准备,积极的引导学生,迎接好大趋势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