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代产品一代人,这代孩子三岁就能无师自通,解锁妈妈手机屏幕,七岁就能社交、网购、游戏等等,一个十岁的孩子手机可能玩得比我们好。但是孩子年龄尚小,对手机的不正确使用可能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我们来看三个例子。
案例一 a老师:孩子五岁,夫妻二人工作忙。老人带孩子,做饭时,让孩子看手机,老人才能腾出手来安心做饭。与我们约会时,怕孩子吵,也用手机放部动画片,孩子秒变“天使宝宝”。
孩子语言有一定的提升,问题更多
(1)不爱看书写字背诗,只爱玩手机,看pad;(2)睡眠很不规律,中午久睡,晚上转点还不睡;(3)性格稍急躁,交往性偏弱。
胡老师有话说:
(1)手机不是带娃神器,现在对孩子的省时省力会带来将来的耗时耗力和收效甚微。
(2)手机的画面色彩较鲜艳,切换很快,对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形成干扰。上课时老师的授课不及动画片吸引人,孩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听课,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3)过量(四岁前不建议使用,小学每次不超过30分钟,每日不超过2小时)使用手机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
一是对孩子视力的影响(详见儿童近视那些事儿);
二是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儿童的头骨处于发育阶段且相对较小,他们会比成人 吸收更多的电磁辐射,增加了患脑癌的风险;
三是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手机屏幕的光线会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调查表明,睡前玩手机的孩子比不玩手机的孩子每日睡眠平均少21分钟;
四是长期低头玩手机,躺在玩手机对孩子的骨骼发育也很不利。
五是手机上的交往很多是静态的,长期玩手机不与他人交流的小朋友,会不太愿意与小伙伴玩耍,社会交往能力受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
(4)动画片让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固化的思维,不及绘本,需要靠自己去体悟想象。曾经有调查显示,让画一个书中的人物,看过动画片的同学画出的人物形象都很相似,但没有看动画片的同学却千差万别。可见,动画片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有破坏的。
案例二 m老师:家有男宝10岁,前几天发现孩子用它的账号充游戏,欠费几千元,猛揍一顿。平时她管孩子比较多,成绩中等,主要靠妈妈课下抓,但上课不太坐得住,手上总要玩东西、爱插嘴,字迹潦草,静不下心。
胡老师有话说:
曾经有人分析有些习惯养成类游戏,对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有一定益处,比如大富翁需要工作,还需要买东西,健身,照顾宠物等,这对孩子提升管理规划能力和知道世界的样子有帮助。
还有人认为,未来人类的大量劳动由机器承担,游戏、娱乐等的产品让人们在闲暇时间有事可做,对社会的稳定有帮助。像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重要收入源就是游戏,所以他们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游戏开发上,他们采集大量数据,针对游戏者的喜好,就如同现在的网页,会根据我们的浏览记录,推送大量我们感兴趣的内容,一不小心就能刷手机数小时,需要谨防。
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控力都相对较弱,让他们过早接触游戏并不加引导和监督还是比较危险的。游戏️中人会比较容易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比如你跳一跳就能接到一个金币,加分,有声音有动画,给人们大量的刺激。如果买很多装备还能打败很多人,或成为团队的首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花大量努力才能获得的成就感,在游戏中就相对容易上手并实现。这种及时满足的游戏机制与完成学业需要的延时满足是相违背的,所以游戏除了消耗孩子大量的时间精力外,还会让孩子性格急躁。
案例三 w同学:以前我带的学生w就因爸爸妈妈忙,缺少对他的陪伴(每次下午雨家长进班级接孩子,他都没有被接走,要去门卫室继续等妈妈,想想孩子也很可怜),而沉迷王者荣耀。之前他成绩很好,但后来嘴巴里总是念念有词,字写得龙飞凤舞,计算经常出错,成绩明显下滑。
那手机就没有优点了吗?
是有的,这代孩子的知识储备比我们那时丰富太多了,一部小小的手机里藏着无数座图书馆。如果有综合拓展性的作业,手机是我们的好帮手。
另外,很多家长花不菲的价钱给孩子报培训班,殊不知,网上很多免费的课程都是学科的名师、特级团队贡献的,若是找对了一定有相见恨晚,赚了几百万的感觉。
那爸爸妈妈如何引导孩子与手机和谐共处呢?
(1)小时候,要告诉孩子手机的归属权,手机是爸爸妈妈的,需要看手机需要提前询问,经过允许,才能拿走。
并且,手机是通讯工具,爸爸妈妈需要处理一定量的工作,宝宝不能用太久,否则手机没电了就会耽误工作。
孩子哭闹要手机,第一次是坚决不能得逞的。把他拉到房间,让他自己一个人哭闹够了冷静了再来跟他讲道理。
(2)小时候(最好初中前)尽量少使用手机,多进行纸质化阅读。我同事家的女儿每次在我们开大会时就坐在她旁边,看纸质书,看得眼都不抬,成绩非常好。一次数学竞赛,年级就只有一个满分就是她,题目老师、爸爸妈妈、培训班都有没有讲过,是她在李毓佩老师写的《数学故事系列》书里看到的,从此她更爱看书了。有些国家规定儿童在初中前不允许使用手机,乔布斯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幼年使用电子产品。
(3)比起手机,有更多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去做。比如:让小伙伴来家中做客,一起画画、折纸、拼乐高;把家里布置一下,再和孩子一起游戏,游戏会更有情境感;带孩子打球游泳野炊等等。
(4)爸爸妈妈也要树立榜样。除了处理工作和必要交流尽量不要通过手机进行长时间的游戏、娱乐等。只是以父母权威的命令来管制孩子效果不长久,还是要更平等和谐,关系融洽,管理才更有说服力。
(5)像青春期一样,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专门的课程来提升对手机对游戏的了解。清华大学好像就开设了游戏课程,只有对它们足够了解了,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有益哪些有害才能成为手机的主人。
(6)孩子拥有手机前要有具体要求。如每周上网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超过两小时下周就不能看手机,刚开始要严格执行,后期可以根据情况奖励一点。若成绩大幅下滑手机需要第一时间收回。前期的约定(和孩子开个家庭会议共同协商制定)和中期的监控很重要。
(7)可以定期给孩子推送好的电影或有趣的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既有趣又自由。
(8)孩子的手指力度较小,滑动范围较小,听说现在有专门的app监督孩子偷拿家长手机上网,情况严重可使用,平时不建议使用。
孩子过度迷恋手机是错误家庭教育的结果,是您的关注长期缺失的结果,是他小小的心灵得不到陪伴与慰藉的结果,是他的价值感和存在感没有受到您认可的结果。
多一些关注与陪伴,多一些互动与交流;多一些引导与肯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与手机抗争的力量,别让一部小小的手机荒废了孩子的大好假期,毁掉了孩子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