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却做不到...就...很挫败呀”
“我的咨询师告诉我,一切都是‘非理性思维’造成的——但这却让情况更糟了,因为我开始怪自己没法儿更理智一点”
“我已经回溯了很多次自己的童年创伤,但是每当我和爱人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依然表现得像个5岁小孩一样!”
实际的情况不是我们没有努力想要变得更好——我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试图修复并疗愈创伤,以及成为更好的自己。
或是通过不遗余力的深度阅读,或是参加大大小小的心灵成长类课程、掏心掏肺的咨询和治疗,往往,我们能够从中收获一些重要的启发,比如:
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触发其实和过去的痛苦经历有关;我们明白了自己之所以难以忍受别人的批评是因为那会迫使我们回忆起小时候被父母狠狠苛责的经历;
我们知道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患得患失来源于小时候对父母变幻莫测的表现的失望;
我们了解自己会嫉妒与心塞是因为打小就承受了太多被父母遗弃的忧虑。
甚至,我们可能已经识别出自己的行为模式了:
原来我们之所以会被“渣男/女”吸引,是因为强迫性地想要重复痛苦的家庭互动模式的冲动;我们看不惯别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些我们曾经有过却被强制剔除的特质——但仅仅是知道是不够的,那并不能够为我们带来解脱。
“ 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还是反复陷进去”
常常,在这些极具洞见性的启发之下,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的尴尬境地——我们知道自己痛苦的根源,但仍然对此束手无策。即使能够预见到自己会在某些情境中爆发,我们依然会被同样的人在同样的环境中触发同样的痛苦。
也许我们已经从书本上或者治疗师那儿知道了“灾难化思维”“反应过度”“错误归因”等概念,然而大多数时候即使知道也毫无帮助。一些催眠治疗师甚至会试着让来访者在催眠中回到过去,抹除曾经发生的创伤……但一如往常地,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善,至少没有发自内心的转变。
或者情况也许更糟,因为现在我们不止痛苦,还会常常责怪自己“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还是反复陷进去”。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现在不应该再受到影响”,或者批判自己依然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修”文化盛行的时代——修容、修身,乃至修心——我们不顾一切地想要消灭一切的瑕疵和不完美、修补所有的创伤与空洞。
毕竟,这些不正是一切形式的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或临床治疗的意义所在吗?
我们期待能在两个小时的咨询中治愈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创伤;我们渴望完全地、永远地能够摆脱、避免不良的亲密关系;我们想要永远不被自己的父母、伴侣、上级、孩子所激惹;但是我们越是努力想要做到这些,就会遭遇越多的挫折。
由是我们不断在怨怼过去与忧惧未来之间来来回回地打转。
“我未曾想到,自己在如此破碎的同时也能如此完整”
如果你已经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但依然无济于事,那么也许是时候换一条路试试了。与其继续挣扎、继续受伤,不妨将从前的那些伤口、痛苦情绪视为一片泥沼。就像身处流沙中,越是挣扎着想要逃离,我们就会陷得越深。耐心和警觉是从中脱身的关键。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是一个脆弱无力的孩子了。无论从前受到过哪些伤害,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不会再对我们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知道这一点,也许我们就能安心一些。
我们的内心有自我愈合的能力,如果不受阻碍,它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渐渐趋向于健康与完整。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允许自己所获得的新的启发在潜意识中慢慢发酵,然后相信内心的自我愈合机制会在适当的时侯完成它的任务。
要停下那些因进度缓慢而产生的自我批判的念头,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关于“我本来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或“我本应该早就有所改善的”之类的想法只是一种错觉。
最初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不靠谱,但是我们的怀疑和抵触不过只是多年来文化熏习与社会教化的副产物——多年来形成的思维反射让我们相信努力进取和自我批判是获得进步的唯一方式。但真相是,改变只会在它该发生的时候发生,除非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否则早一分钟都不会有任何实质上的变化发生。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刻,我们都在做着基于自己当下所知所能的最好的选择。所有的不适——怨怼、抑郁、哀伤等,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无论会持续多久,都自有其合理性。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无视它们带来的负面后果,而是需要知道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都具有某种更广阔层面上的意义。
就像冬天过了春天就会到来,黑夜结束白昼才会降临,只有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卸下旧日用来抵御伤害的生存策略。
通过回看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会意识到只有经历过这些事情,心智才能得以延展,我们也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有一天——几乎是倏忽而至的——我们发现自己不再怨恨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或者已经将哀伤转化为了深刻的内在智慧。这就是疗愈的发生过程——常常是有条不紊地、自动自发地渐渐转变。
我们无法控制或是预测这个过程,而当我们准备好之后,就算是有心全力阻挠,也无法中断心智的发展和疗愈的发生。
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慈悲。即使依然会不时被痛苦情绪偷袭,也要继续生活、继续阅读、继续练习冥想与正念、继续接受治疗。总有一天,我们会储存到足够的能量,从而促成改变的发生。
如果我们的身体在受伤后有自愈的能力,那么心灵也是一样的——但前提是我们要允许自己好起来。就像失眠的时候努力想要睡着只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保持耐心,然后让一切自然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