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这么介绍自己,他工作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月薪5k左右,要还房贷要养娃。然后他的困惑不是怎么提高收入,怎么理财,而是……
要不要看大牛的成功经验。
我相信,他看似飘忽的思路,其实反映出了一个普遍但平时不太被我们注意的问题:别人的成功,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不仅在某乎这种大牛遍地走,不装逼不做朋友的地方时有体现,也经常在学习前辈高人们的经验时拷问着我们灵魂。因为他们的成功经历,可以说是时间、背景、实力乃至运气交织的结果。
就拿很多人熟知并且奉为偶像的投资大师巴菲特老爷子来说,许多人在深入学习诸如《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滚雪球》等书籍之后,除了佩服他坚持价值投资几十年如一日的理念以外,还会发现一个事实:老爷子之所以能走出这么一条路,是因为他出身优渥,不仅不缺钱,还能自小获得大量教育和人脉资源的支持。更不用说的是,老爷子的投资成功,还和他人生轨迹与美国经济数十年持续增长的曲线高度重合有关。
如果我们单纯照搬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就会遇到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比如,遇到股价回撤,明知公司基本面不错但自己资金紧张,那是坚守还是减仓?
又比如,巴菲特看中某个公司之后可以绕过公开市场的种种限制直接去跟对方谈收购,以获得最佳的买入价格和其它股东权益,我们普通人可做不到。
那么,我们看巴菲特还有什么用?
实际上,理财投资和其它任何专业领域一样,需要持续学习。
就连巴菲特本人,也经历过从早年师从格雷厄姆时的“捡烟蒂”思维,到后来结识查理·芒格后逐渐向买入并持有策略过渡的过程。
所以,我们看大牛的经历,学高手的经验,并不是为了去简单地套用复制,而是要从他们的策略、思考和踩过的坑里面找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称手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仅要去学看大牛的成功经验,而且要看,就看顶级大牛的。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必须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