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情与人品——《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白话试译:

曾子说:“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


中国是不信宗教的,其实一不信鬼神,但信祖宗。这是中国所特有的。中国人,对丧殡、祭祀是非常重视,除了出于对祖宗的重视以外,曾子的话也做了解释。

这句话看似,很难理解,但其实逻辑很简单。一个死去的人,他跟你不会再有任何利益与好处,你再给他花多少钱,也不会有回馈。你每年再多祭祀,他也不会给你什么好处。那么,依然能做这些,说明什么?说明生者与逝者是“真情”,是纯朴善良的纯粹出于“真情”才这么做的。如果,所有人都是如此,对真情不图任何回报,那么,这些人能坏到什么地方呢?所以,曾子说:民德归厚矣。

我们很难讲,这句话是当时民风习俗的写照,还是这句话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包括日本等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因为,我们很容易发现,凡事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才会有盛大的丧殡仪式,祭祀仪式,甚至似乎只有这些地方才有灵堂,让后人祭拜。

但孔子绝非在鼓励人去大兴礼丧来促进民风!而是在讲:人要重视感情,重感情的人品行会更好!

因为将感情,就会少私利,少一些利益争夺,这人必然更纯朴。

所以,从这句话,我们似乎可以理解:

1、祭祀不是迷信,而是人心。最初的祭祀,或真心的祭祀应该是对逝者真心的思念与怀念。所以,当我们看到古老的祭祀方式,也不必要去指责或者扣上迷信的帽子,这只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简单直接表达内心。真情的方式罢了。

2、形式并非如此重要。从曾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曾子并不看中祭祀形式(虽然,在当时祭祀规格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心是否是真的。

3、有感情的人,品行不会太差!

这些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影响却如此根深蒂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也许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孩子,虽然我很不忍心,但还是不得不打破你的某些幻想——今天被你赞了近一百次的微博,并不...
    老佛爷kan阅读 3,311评论 0 2
  •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世界充满了太多新鲜。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拥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将我...
    曲米粒阅读 3,682评论 0 0
  • 推迟了几次的家长会,今天终于召开了。 家长们都很配合,偌大的阳光剧场,满是人。 校长的演说,也颇为精彩,东一耳朵,...
    冰水珊瑚阅读 1,274评论 0 0
  • 文/安羽心理 恋物癖是指通过无生命物体或高度特定地聚焦于非生殖器的身体部位从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性唤起,表现为...
    安羽心理阅读 5,94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