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朋友约我出去一起吃饭。
见到她的那一刻,我就觉得哪里好像不太对劲,她脸色非常不好看,眼睛红肿着。我试探着问她是不是生病了?她说不是,也是,身体没有生病,但是心生病了。
简单要了几个菜之后。我开门见山的问她到底怎么了?我话音还没落,她就兀自哭了起来。旁桌的人不时递过诧异的目光来,她不管不顾,只是使劲儿地哭着,纸巾用了一张又一张。恸哭着,抽搐着,哽咽着,想说什么,却一句也说出来。
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索性就让她先哭一哭吧。坏情绪是需要发泄出来的。或许,是心里的伤太多了,一时难以表达出来。果然,大约过了一刻钟之后,她有些平静了下来。
她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咬字不清地说了句:别笑话我,今天实在是太难受了。
我耸耸肩,没说什么,又将纸巾递给她。菜已经上来了,她拿起筷子。夹起这个菜不想吃,放下,又夹起那个,还是不想吃,又放下,一副索然无味的样子,索性将筷子放下,不吃了。
我等着她自己开口说。或许此时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比做一个冒失的询问者要更合适一些。
他眼眉低垂,像是自己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错一样:他终究还是嫖娼了。
这下,该轮到我慌乱了。
我慌不择言地问:怎么可能?
她反问我:怎么不可能?
印象中,朋友的老公永远一副实在,正派,温文尔雅的形象,别人眼中的好老公,好男人。我们一直固执地认为,谁去干那种事儿,她老公都不可能。
“是啊,你们谁都觉得这不可能,我也觉得这不可能,可是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不可能,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谁是可以相信的?”她自言自语,眼皮始终不抬一下。
她断断续续的絮叨着:那天早晨,她正准备洗衣服,却在他的裤兜里摸出一张小票。细一看,竟然是在昨天夜里某宾馆的消费小票。可是那天晚上老公是回家的,称和客户喝多了酒,去唱歌了。她安慰自己这张小票一定是他帮朋友开的房。
度过了猜疑,恐惧,颤抖又不断地自我安慰却又无法面对的一天。
晚上老公回来后,她拿出小票让老公解释清楚,刚开始老公各种抵赖,还嫌她烦人,后来架不住攻势猛烈,只好承认了。
“其实我宁愿相信那不是真的。”她又有些情绪激动起来。
真相往往更伤人。
闹腾了一夜之后,她失魂落魄,心如死灰。
心里被砸出了碗大的疤。
菜都凉了,她一口都吃不下,我也没怎么动筷子。
在她的痛不欲生面前,我的劝说苍白无力:事情已经发生了,只有先接受了。如果觉得可以原谅,日子就继续,把伤痛藏在心里,不要动不动就提起。如果觉得没法原谅,那就各自走开,调整好自己,提升自己,重新开始,要始终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被尊重,被心疼。
我知道的,平时只要老公晚回来,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就会担心老公是不是去干一些对不住自己的事儿了,越想越担心,越担心越想,到最后连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因为想才担心还是因为担心才想,陷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
她知道自己这样想不对,可她就是怎么也管不住自己。
世界上最不好的礼物就是担心。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发现:你越害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你平日里担心的事十有八九会变成现实。比如,今天感觉自己形象不好,生怕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可偏偏就遇上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没完成,害怕老师检查,老师好像算命先生一样算准了你没做,径直过来让你拿出作业本。
为什么我们越担心什么,什么就越会成为事实呢?
心理学上解释的很通透。吸引力定律讲:所有事情都是能量的振动,两个相同振动频率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一个人的能量,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他周遭的人、事、物、最主要的是自己,都会造成影响。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如果你经常做这件事情,那么你就是经常在重复的为这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生活模式和情绪模式。
你经常为此而担心?担心越多,神经网络就连接得越好,连接的越牢固。因为你的担心,你就把这件你担心的事实和你的担心,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连接,慢慢的,你所担心的就能很可能真的变成了事实。
你担心某件事情,其实说到底并不存在,你只是习惯了用担心编造故事来自己吓自己,不是你担心事情的本身,而是你害怕直面这件事带给你的痛苦。
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前两者都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