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娘为你守江山
第一节 皇太后
公元1022年二月十九日,宋真宗赵恒驾崩,在宰相丁谓、冯拯等大臣的拥戴下,皇太子赵祯于灵前即皇帝位,因其死后庙号为仁宗,后世称赵祯为宋仁宗。
赵恒驾崩前,命参知政事王曾起草遗诏:“以明肃皇后为皇太后,辅立皇太子,权处分军国大事。尊礼杨淑妃为杨太妃。”
王曾在正式书写制书时,丁谓提议将“权”字删掉。
王曾正色道:“皇帝年幼,太后临朝,这已经是国家的厄运;称‘权’,足以对得起太后了!况且增减制书,本有法度,辅臣更应以身作则,怎能先自混乱制度呢?”丁谓悚然,不敢再争。
本来王曾点到为止,庶几完美,可王曾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画蛇添足继续道:“尊礼杨淑妃为太妃,似乎太急了一些,这事应该以后再商量!不必现在载入制书中。”
丁谓怫然道:“参证刚自言增减制书要按法度,怎么就自相矛盾,想要擅自改动制书吗?”
王曾还要争辩,其他大臣支持丁谓,王曾也不好再坚持。
制书草定完,呈入中宫,刘娥看过了,并无异议,即时颁发中外。
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尊大娘刘娥为皇太后,小娘杨淑妃为皇太妃。
皇太后临朝,在宋朝是件新鲜事,以前从没发生过,该采取怎样的仪式呢?中书省、枢密院两府召集群臣商量。
王曾提议按东汉故事,太后和皇帝每隔五天,到承明殿听政,皇帝坐左边,太后坐右边,垂帘听政。群臣认为妥当,赵祯随即下旨,按此执行。
可丁谓权力欲望爆增,心里盘算着:自己身为首相,皇帝年幼,太后女流之辈,天下事舍我其谁?更不愿其他大臣参与决断军国大事,便勾结入内内侍省押班雷允恭密谋了一番。
雷允恭因为周怀政叛乱时,揭发过周怀政,几乎是踏着周怀政的脑袋获得了升迁,同时也和丁谓结成了盟友。
丁谓密劝刘娥道:“陛下年幼,应以学习为主,御政为辅。可请陛下每月初一、十五见群臣,听取大臣奏报国事。大事则太后召宰相决断,非大事由押班雷允恭传奏宫内,再行决断!”
刘娥心灵剔透,洞悉丁谓心思,却不动声色。立即下手诏到中书,依丁谓的提议处分。
王曾见手诏愕然,对丁谓道:“太后与陛下两宫分开,可是权柄却由一宦官掌握,这不是祸乱的兆头吗?”丁谓正为自己阴谋得逞沾沾自喜,王曾的警告完全听不进去。
自此,翰林学士起草好了制书,雷允恭先呈给丁谓观阅,丁谓认可后再呈进宫内。许多国家大事,中书、枢密两府重臣都不能预知。
雷允恭倚仗丁谓权势,横行无所忌惮。而丁谓借雷允恭之手,权倾中外,无人敢和他抗衡。唯有王曾,正气立朝,朝廷内外颇为倚重。
二月二十一日,命丁谓为赵恒建造陵墓的山陵使。首辅宰相为先帝陵园使,是一贯的制度使然。
丁谓坐稳了位子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击自己政敌寇准和李迪。
二月二十九日,丁谓再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贬李迪为衡州(湖南衡阳)团练副使。赵祯虽然对李迪的处罚有不同意见,但刘娥怨恨李迪曾极力阻止真宗立自己为皇后,也同意丁谓的建议,赵祯作为皇帝,此时无力出手拯救自己的师傅。
丁谓极其仇视寇准和李迪,一心想置两人于死地,但太后与皇帝并无此意。丁谓高度发挥自己的阴险狡诈。
丁谓命中使(宫中所派使者,一般是宦官担任)捧制书,到寇准贬所道州(湖南永州)宣诏,事前安排中使用锦囊包着长剑挂在马头上,让人误以为皇帝的旨意是要诛杀寇准,寇准为了自己的体面,很可能没等宣读诏书就自杀了。丁谓这一招十分毒辣!
中使赶到道州,道州官员见中使的装束,也以为朝廷下旨诛戮寇准,都惶恐不安。寇准从宰相高位,一路贬到道州做司马,但他心胸开阔,淡然处之,此时正和道州官员宴饮欢乐呢!
原来,寇准虽然没有了宰相职位,但因为一贯为官清正,很得地方各级官吏尊敬,尽管罢相,以往的威势尚在,当时道州的各级官员时常宴饮他。寇准听完驿卒绘声绘色的汇报后,神色依然自若,继续喝酒饮宴,道州州吏惊惧出迎中使,中使故意避而不见。州吏派人问来意,中使故作神秘,不答。众人惶恐不安,不知怎么办了!
唯有寇准,依然岿然不动,只是让人传话给中使道:“朝廷若赐死寇准,愿见敕书后上路!”
中使见寇准不上当,不得已,只得拿出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的敕书。
寇准听说中使有敕书,放下酒杯安步走出,跪拜听完敕书后,仍然回去赶赴宴会,直到夜晚才散席。
相比之下,李迪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差好几个等级。中使到郓州,李迪一听中使装束特意,内心崩溃,便拔刀自裁,好在他儿子手疾眼快,救了下来。从郓州到衡州,李迪的宾客邓余,一直贴身保护。李迪也得得以保全性命。
有人规劝丁谓道:“李迪如果遭贬死,相公不怕世人议论吗?”
丁谓无所谓地回答道:“以后有书生写史,也不过是写一句'天下惜之'而已。”丁谓得意忘形,怎么会想到,仅仅四个月后,自己便步入寇准、李迪的后尘。
佐料:《宋碑类钞.权谲》记载了丁谓的一则故事,充分体现了丁谓的狡猾、诡谲。
丁谓跟从赵恒巡幸,礼成后,赵恒下诏赏赐辅臣玉带。当时两府辅臣有八位,而皇帝行宫供应库里只有七条玉带。另外皇宫的尚衣库有玉带名“比玉”,但是更加贵重,价值数百万。
赵恒打算让八位辅臣都得到赏赐,丁谓妄图得到尚衣库的“比玉”带,可当时他是八位辅臣中排位最末的,如果尚衣库的“比玉”带拿出来做赏赐,论资格怎么也轮不到他。
丁谓便吩咐办理此事的官吏,不要到尚衣库里去取“比玉”带,他说有小私带,自己佩戴小私带就行,等回京后赏赐他物也好。官吏向赵恒做了汇报。
等赵恒赏赐完毕,才发现丁谓的玉带仅有一指来宽。赵恒回头对内侍道:“丁谓的腰带和其他辅臣大不相同,快去找一条玉带替换。”
内侍回答道:“只有尚衣库还有'比玉'带!”赵恒也不细问,只命令内侍拿出来赏赐给丁谓,丁谓处心积虑,终于如愿以偿。
只不过,丁谓败落后,这条玉带在宋神宗时期又回归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