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方先生
两个月之前,在微博上收到了来自有识之士工作人员的邀约成为了有识之士的特约撰稿人,当时还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试着投了两篇稿子,编辑那里都通过了。接下来的几天顺利看到自己的文章发在了有识之士的官方平台上,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也可以成为某专栏的撰稿人。关于写作,我一直都抱着最初的热情和初心,既写触动人心的情感,也写让人艳羡的人物故事,还会偶尔总结生活中遇到的小技巧。成为撰稿人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希望当读者通过有识之士这个平台看到我的文章后可以有所启发和收获,并能一直持续地关注下去。
有识之士定位于一个高效全面的付费+免费问答平台,让访问者的问题得到最权威的解答。在有识之士,你可以看到财经、职场、情感、教育等36个全方位领域的专业人士发布的文章,这里有紧跟当下社会的热点,有冷静清晰的问题分析,有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技巧指南……可以说凡是我们需要的东西都能在有识之士的平台上找到或者即将发掘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继续在有识之士的平台发表自己态度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被关注和知晓的“综合型学习社区”。
也正是因为有识之士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和认可,我才更有信心去写更多对自己对他人有价值的文章。关于写作,我想说,它一定不是作家的专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写作者,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思考问题的逻辑和思路,记录每一个新的想法的产生。它也一定不会和文学划等号,但是那是每一个写作者所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地输入、思考、加工,我相信会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
那作为一个写作小白,如何开始自己的创作呢?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靠写作获取报酬的撰稿人呢?
首先,既然打算做一件事情,那一定是有热情的,写作尤其如此。它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去理清自己要写文章的脉络,需要时刻清楚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当别人都在刷剧、玩游戏的时候,你要坐下来一字一句地斟酌和修改。
其次,写作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入。一篇文章需要传达很多东西,需要调动脑海里的记忆和素材,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很难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写作状态。因此,如冰心老人家所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写作灵感的最好来源。此外,对于一个好的写作者来说,他一定是善于观察生活里的小细节。正所谓生活处处是哲学,看一本书,看一个电视节目,听一个讲座,出去一次旅行等等,每时每刻的我们都暴露在写作素材中间,关键看写作者本身能不能捕捉得到。
第三,要不断地去尝试去实践。拿语言学习来说,只从课本上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去实际应用,很难有一个质的提高。对于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书籍里都会讲到如何写一篇逻辑思路清晰、内容生动详实的文章,套路很深。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最忌讳的也是生搬硬靠,靠着一篇好文章的模板去写出的文章一定是不自然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把写作方法揉进写作内容里,让形式为内容服务,相得益彰。所以,对于一个写作小白来说,要想在写作上有一个快速的提高,就需要不断地去写去练,然后反复地比较和修改,找到最舒服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先要打动自己,才有可能让一个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
写作一定不是去迎合别人,而是用一个好的作品来愉悦自己,如果效果好的话,还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才是写作对于一个作者最大的意义。
关于写什么,冈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常在一起的东西。
关于如何去写,屠格涅夫也说过——必须还得阅读,不断地学习,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现象与虚伪。
关于写作的感受,福楼拜这样说到——有些夜晚,文字在我脑海里像罗马皇帝的辇车一样滚过去,我就被它振动和轰鸣的声音所惊醒。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斟酌这字句。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表达自我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提升的途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到的三境界一般。最初的尝试一定像词里讲得一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作是少数人的“喜好和狂欢”,所以难免会孤独。当慢慢开始成为习惯,写作对于一个较成熟的写作者来说,不再只是孤独,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和不求所得。那是一种上升到信仰的东西,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习惯。再往后,当习惯成自然,当达到科学家所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能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一个写作者本身了,到那时,写作会融入到一个人的骨子里,挥之不去。
因为写作,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因为写作,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我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继续坚持写作或者开始走上写作这条路,它能让你看到书里所说的“颜如玉”和“黄金屋”,个中感受,且等你自己体会。
期待在有识之士看到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