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维琴尼亚.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如果再深度延伸思考下去的话,我们可以窥见到孩子种种教育问题,所谓的行为偏差的背后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的内在世界——心里层面的深层次需求。
让我们揭开冰山的秘密,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是(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一)挑战权力(我说了算):
家长的感受:愤怒、被挑战、受到威胁、被打败;
家长的反应:应战、投降、“你休想逃脱”、“瞧我怎么收拾你”;
孩子的回应:变本加厉、屈从但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而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为有我当主导、控制、或证明没有人能管我时,我才有归属感,或“你制服不了我”;
孩子心底的信息:让我帮忙,给我选择;
家长可以这样做:
1.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让孩子来帮忙从而给予正面的权力;
2.提供有限的选择;
3.既不开战也不投降,从冲突中撤离,平静下来,和善儿坚定;
4.允许孩子做决定,并从错误中学习;
(二)寻求过度关注
家长的感受:心烦、恼怒、担心、内疚;
家长的反应:提醒、哄骗、替孩子做他自己会做的事;
孩子的回应: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滋扰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为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孩子心底的信息:注意我,让我有帮助的参与;
家长可以这样做:1.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避免特别服务;
2.计划特别时刻:我现在很忙,期待我们稍后的特别时刻;
3.耐心,教孩子,但不期望孩子立即学会;
4.设定无言的信号,默默的爱孩子。
(三)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
1.家长的感受:绝望、失望、无助、无能为力;
2.家长的反应: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3.孩子的回应:进一步退缩、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逃避尝试;
4.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无助又无能;试也没用,因为我做不好;
5.孩子心底的信息:不要放弃我,教我一小步;
6.家长可以这样做:
(1)表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关注还得优点;
(2)停止所有的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
(3)交给孩子技能,示范怎么做,但不替孩子做;
(4)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
(5)不要怜悯,不要放弃;
(6)真心喜欢孩子;
(7)将任务分解成细小的步骤;
以上只是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一角而已,提醒我们,当孩子的行为有了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深度体察隐藏在内心世界的心底的信息,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到对应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