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新闻里传来武侠小说家金庸离世的消息,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评论中用了长达数十分钟的短片进行播报,配文和配音都以无比动情的赞美进行着最后的告别,这时才觉得央视仍是以读书人为主体的传媒口子,金庸作为读书人中的读书人,他的去世可能更加令人叹惋。这么想着,喝着早茶的我仍没有进入状态。
然而央视短片的最后几幕却令我愕然,一瞬间被击中了一样。那是金庸在前几年接受采访时的影像和声音。
“我开始写小说是因为工作,并不是我想写的,我三十岁了在大公报做主编,有个武侠小说栏目,梁羽生写了书剑恩仇录开头,不愿意写了丢给我,读者们不愿意的,我作为主编只能硬着头皮接着写。写完了后受到了欢迎,社会上啊还有市场上要求我写小说的呼声多起来,我就才开始写小说。”
“我是浙江人,小时候一直都长在海宁,所以写小说时候有的时候会让主人公回去,回到我的记忆里,那就是我的家乡。”
“我不懂武功,但都可以查书的,书中什么都有的,后来写的多了,渐渐自己我也可以想出招数了。”
“我写了十五部小说,决定封笔,我这一辈子后悔没有做学问,写小说只是娱乐大家,做学问才真的有益于自己。”
屏幕上几段短短的话是穿着西装的老年的金庸先生对着镜头说的,镜头后面是是剪辑视频,剪辑视频后面是电台播放器,电台播放器后面是信号发射装置,信号发射装置后头是机顶盒,机顶盒后面才是我的电视机。然而我却觉得金庸老先生就是那么直接对着电视后头的我说的,情绪直白到类似于喊话,又温情到类似于表白,既表白自己又表达他懂得我,懂得人生,懂得人。
我哪里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本事,可以遇到什么样的机遇。但是金庸老先生说,我在浙江海宁长大,读到外交系,毕业后去了大公报,遇到了战乱跟家人去了香港,又在30岁时因为工作的一项危机写了小说,最后做了一辈子的小说家,后悔没有成为学者。
外面轰轰烈烈了,变化万千了,飞速发展了,光芒万丈了,宾客盈门了,交杯换盏了,残羹冷炙了,星光黯淡了,于我,不过只是过了略有遗憾、抱有乡情的一生。
他让我看到了他的内在,从而深深的震惊了我的内在。此时此刻的,辞去工作三个月的,27岁的我的内在。
“我走了,希望我写的小说还有人读,50年后还有人读,我就很开心了。”
他说,然后挥挥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