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牡丹宾馆二楼第一会议室内,暖融融的氛围下,令人忘记了室外阴风夹裹着飞雪飘舞的寒冷感觉。
时间定格在公元2015年11月23日14时49分,当中国农业大学刘国杰教授代表专家委员会宣读完《“户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审查会议纪要》后,会场内立即爆发起雷鸣般地掌声,共同庆贺、庆贺户县黄酒成为继户县葡萄之后又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次技术审查会,作为申请方出席会议的有:陕西省质监局科技处郑西省处长和韩宇东调研员、认评处景印玺处长、西安市质监局张毅弘副局长和科技处宋战胜处长、户县人民政府鲁强副县长带领县质监局闫朋卫局长、李军科长、乔维娜副科长、办公室王茹主任和我等五名工作人员,西安京畿黄酒研究院韩建璋院长、黄酒技术专家张家林先生等,共计13人。专家委员会成员有:中国农业大学刘国杰教授、李自超教授、战吉宬教授(会议主持者,又是2012年户县葡萄地标审查组专家)、北京茶叶公司质量总监楼国柱先生、法国卡慕公司首席代表冯黎明先生、北京市药检所赵惠萍主任药师、河北质监局李乔茹调研员等七位。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的预备会议安排,户县黄酒被排在第四个审查,时间定在中午13时30分开始。
12时40分,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已经进入了会议室,连接电脑,摆放户县黄酒申报资料、陈述报告以及黄酒样品,并试播我们制作的《户县黄酒》视频片。
作为申请方,我们一行13人于13时20分已经全部落座就位,在等待着专家成员的同时,观赏着“户县黄酒”的视频,以摆脱紧张、营造舒松的气氛。
专家委员会成员被原定的时间提前了六分钟进入到会场,战吉宬教授作为会议主持者宣布审查会议开始,首先是与会者一起观看八分钟《户县黄酒》视频片。
13时37分开始,鲁强副县长按照专家的要求,代表户县人民政府宣读了《户县黄酒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述报告》中的第一到第五部分的内容以及最后结束语,同时屏幕上配合播放着PPT演示文稿。
从13时53分起,会议进入到实质的问答阶段。各位专家就“户县黄酒”的口味特色、现有发展状况、大米的选用、户县白小麦的优势、户县辣蓼草的选用、“户县黄酒”与“鄠县黄酒”的关联性、“鄠县”的注册、秦岭三个峪口水系与黄酒的酿制关系、户县黄酒与高密黄酒的口感差异、质量技术中“陈年”和“勾兑”的概念、陈化后的酒精度、单一酶的发酵问题、根酶变成辅曲,等十几个问题逐一进行了提问。
按照我们内部会议分工,回答问题环节,主要是由张家林老师回答,我作为补充回答问题者,被安排在张老师的邻座。座次也是按照户县葡萄审查会议时的惯例安排的,不过回答问题的主要任务要由张家林老师一人来完成。张老师对于专家们所提问的问题逐一对答。饶有风趣的是:在回答技术要求上的问题时,张老师起身离坐,来到对面的战吉宬教授面前,隔桌交流起来。期间,韩建璋院长回答了注册商标的使用权限问题,鲁强副县长就商标问题作了补充说明。
(注:由于拍照,我的座位空着)
14时40分,战吉宬教授征得各位专家意见,得知没有人提问后,历时47分钟的提问答辩总算结束了,会议进入到专家委员会内部沟通,我们申请方退会等待结论的阶段。
其实有了上一次户县葡萄技术审查会议的经历,我已经感觉到户县黄酒通过了技术审查!
14时48分,会议重新开始,刘国杰教授宣读《审查纪要》,掌声过后,战吉宬教授提整改建议。最后,鲁强副县长代表户县人民政府做了3分钟的户县黄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的表态发言。
14时53分,战吉宬教授宣布户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会闭会。
带着兴奋和喜悦,我们走出会场,祝贺着、勉励着。
面对眼前漫舞的雪花,我隔窗吟唱起:秦岭出清泉,户邑飘酒香。京畿瓶盖起,人赞美佳酿。日今成地标,保护路漫长。后世当努力,兴我好画乡。
附件:
“户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审查会议纪要
“户县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经国家质检总局公示后两个月内无异议,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有关要求,2015年11月23日在北京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委员会对上述产品进行了技术审查。专家委员会听取了申报方对该产品的陈述报告,审议了申报资料,经充分质询与讨论,形成如下审查意见:
一、“户县黄酒”具有较高的区域知名度。
二、“户县黄酒”具有一定的质量特色。
三、产品质量特色与产地地理及人文因素的关联性较强。
四、按《质量技术要求整改建议表》修改质量技术要求。
综上,专家组同意“户县黄酒”通过地理标志保护技术审查。
专家签名:
(刘国杰 李乔茹 战吉宬 赵惠萍)
(李自超 楼国柱 冯黎明)
2015年11月23日
(补记:不曾想,而今正文最后诗句中的“户邑”还成了鄠邑区的注脚和前瞻 2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