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课第一日, 能在周六跨上包, 塞进电脑, 上赶着去办公室的, 若不是兴趣驱动, 也至少是揣上了对文学艺术的见解, 亦或是寻求一种文字的发声方式.

学生时代视任何阅读理解的标答都是对文学作品的过度解读, 从树人先生的“两棵枣树‘, 到打从一开始就被预示着“玉带林中挂”的“绛珠仙草”. “任何好的文学作品,必然会有拒绝单一阅读的潜力.“ 这不是我的观点但却是认同的.

在某种层面而言,所有的阅读都是私己的,一本书对一位读者的意义,常取决于他(她)当时个人的处境——情感上的,精神上的,智性上的,以及环绕个人的外围世界——文化的,社会的,以及政治的. 套用某著名诗人的诗句“所有的了解都是误解”,大约也可以说“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 就如一部开放式结局的电影, 故事里有大千世界, 有的人为它种下花草,有的人捉住了它的虫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