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在知识付费,还是在缴智商税?
在你看文章的几分钟里主要解决几个问题:
为啥你管不住自己的手就去买了?
知识付费应该抱着什么心态去消费?
知识付费为啥子这么火?
绝大多数的网课都是围绕大家的焦虑与恐惧设计的。
“网易戏精运营”、“三联听周刊”、“千聊创始人付费课程”,以前刷屏的是一些H5娱乐,现在刷屏的是微课,这两年大家越来越把网络学习作为处理不安全感的一个途径。人们都以为“天道酬勤”、“越努力越进步”。仔细想想,这两年是不是总是在耳边充斥着这种论调,而且你深以为然。你会反思,你会加班,你向往好生活、成功,害怕被时代抛弃。罗振宇最厉害的地方就在把这种思考范式像种子一样植入了你的闹钟“努力就能成功”-“现在过得不好是不努力”-“买节课努力一下”-“感觉学习了,果然好爽”。
只要有某种观念能缓解你的不安全感,必火。
人性的弱点-成功学缓解你没成功的不安全感。
宗教—缓解你对来世的不安全感。
厚黑学-缓解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
你买了没读的书与买了没听的课程是一样一样的。
罗振宇曾经披露,得到上各专栏的平均打开率为29.3%,难一点的,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打开率连10%都不到。
知识付费后会给你带来“爽,今天又是上进的一天,我爱学习,不可自拔”的感觉。
知识付费会给你带来“艹,地铁里的这些芸芸众生都在刷手机,只有我在微信里认真听着一段段59秒的语音”的虚伪充实感与自我肯定。
知识付费会给你许多认知违背“你以前想的都是错的,现在听了是不是恍然大悟了”,瞬间的打通,荷尔蒙会飙升。
来得快,去的也快,能让你听得爽的课已经精心准备,但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是那么可疑,不信,你现在听着高兴,过三天你回忆一下。没有基础,让你听再牛逼的课,也会转头即逝。
当然人们如果只买自己“真实需要”的知识服务,那做这行的就没法活了,如果书只卖给那些想读会读的人,出版社早就死了,所以出版社能活一天,罗振宇就能多活一天。
那些想学新世相招式的朋友,可以先运营一个公众号,目标一个月增长300粉丝,如果做到了你会发现好像自己也可以出来讲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