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月桃花雪
只是想随意的写写觉着有趣的诗文形式,稍作赏析。
首先想起的便是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因太久,所以作者和标题皆已忘记,只记着内容。这首诗通篇也就两个字,但是如若你看过的话,多半是会印象深刻的。
车
车
车
人
人
人
你看,这首诗一共就两个字而已,车与人。但是却根据字体的大小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车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小,其他的皆不作说明,但是却一眼就可以理解其意,人走向了车,车撞向了人,至于后果,虽留了想象,却已明显的蕴含在其中了。
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现代诗中,卞之琳的《断章》算是其中一篇。《断章》其意是原文本是一首长诗,因觉着抽离出来的四句比原文更好,所以独立成章。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常常会在心中默默的吟着这首诗,而甚为欢喜,这是多么美的一首诗呢,若借用建筑手法里的构景手段来说,这便是借景与漏景的巧妙应用了。
那楼上的人,在做什么呢,或许原本是隔窗饮茶,看茶烟氲氲,一推窗,却看见了桥上看风景的人,殊不知,那人已成景中一物,看似不经意,却也是浑然天成。而那站在桥上赏着风景的人,一抬头,那楼,那窗,还有窗边的人,又何曾不是成为了一道风景呢?
天上的一轮新月也成为了你窗边的一幅古典画啊,你在赏月时,却一不小心成为了别人的梦中人,梦里,有多少翩翩起舞的情意啊。
还有一首短诗,依旧不知作者出处,全篇仅一字。
《生活》
网
读文章也好,读诗也罢,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多半是掺杂了个人情感在解读,所以,不必强求千人一面。甚至于我觉得有各种解读才是更有趣,有百花齐放之感,且每人的生活阅历不同,作不同解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就如同这首叫《生活》的诗,一字而已,网,却是网罗万象之意,我觉得是甚为精妙的。生活二字,道出的是本质,网是解说,是承载,我们难道不是生活在社会这张大网中吗,网由节点和连线组成,就像人的生活,彼此独立,又彼此联系。
每个人看到这首诗,这个字,不免也会感叹一番,生活的确就像一张大网一样,错综复杂,又不离其中吧,而个中意思,又由得各人去品味了。
在古文诗中,我觉得有些诗文的形式也是很有趣味的。比如,回文诗,举一例,宋代苏轼的《记梦二首》中的一首: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那么,从字末回读到字首,依然成诗,且不影响其美感。
岩空落雪松惊梦﹐
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
纤纤捧碗玉颜酡。
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玄妙了,可以随意组字成诗。
刚才所说的是通体回文诗,就是诗歌可以从字首读到字尾,然后从字尾读到字首,都是一首诗文。
还有一种环复回文,依旧是苏轼所作《赏花》: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第二句的开头攫取第一句的末尾四字,第三句的开头攫取第二句的末尾四字,以此回环往复,有着延绵不绝,荡气回肠的美感。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如此成为两句七言诗,我觉得也是甚好的。
中国的诗歌原本就充满着韵律的美感,当它反复咏叹时,这叠韵的跌宕之感就立显了。
还有一种回文形式,比如一首十字的回文诗,五字成一句,第一句以第一字开始五字一句,第二句以第二字开始五字一句,第三句以第三字开始五字一句,十字结束,再从字尾开始为第一句再回环成句,以此可以衍生出繁多的诗文来。但我觉得这样的回环诗文做游戏尚好,若是认真赏析,则显生硬了些,稍稍的缺乏了一些规则的美感。
再有一种是藏头诗,藏头诗应该是较为熟悉的一种诗歌形式了,最为常见的就是一首诗每句开头的第一字连起来,可成为一句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那么我便想提一提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了,这首诗应该不算是藏头诗的代表,也未见有何评论,但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首绝好的藏头诗,表达着作者的情感。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也是我时常细细品味的一首诗,而品味的重点,则常常在每句句首的“千万孤独”四字里面,作者应该是隐含了自己的心绪情感在里面的,时值诗人被贬永州,政治失意,难免苦闷,借着这山水景物,既咏文抒发郁闷之感,也借藏头之意表怀。
最早的诗歌是来自诗经,里面的诗歌多为四字一句。如《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其实应当算是古时的民歌,是古时女子劳作,采芣苢时,在田间地头吟唱的歌曲。但是它确是有诗歌的美感的,在于它的反复吟唱,在于它的叠字,明了欢快,和前面的回环文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在于它回环往复的节奏感里面。纵使不吟唱,只是来看看这段诗歌,也能觉出那妙处了。
古文诗与现代诗歌,内容与形式,实在是庞大而精深的,我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二,聊以作乐罢了。
---止---